导语:电商企业更多地切入农产品电商与农村上网购物消费电商领域,不仅仅是电商本身的变革,更多是一场商业革命。
过去10年是电子商务水涨船高式发展的时期,很多企业都有着大把的低价流量,可以以非常低的成本获取大量的新增用户,即便是每年用户的单位价值贡献没有提升,也即便是会流失掉不少老用户,只要公司新用户的增长率超越老用户的流失率和行业的平均水平,那么公司的市场份额依然会增加,同样也会有不错的业绩表现,所以拉新是那个年代里一个更为重要的命题。但是现在这一切都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1月份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3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1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45.8%,较 2012 年底提升 3.7 个百分点。整体网民规模增速保持放缓的态势,从2007年的53%一路放缓到2013年的9.5%,未来的增速将逐渐接近自然增长,这预示着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时代的基本结束。
过去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转化为网购用户推动了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电商企业也不断地将线上的品类从图书、3C家电、化妆品、服装鞋帽扩展到了日用百货、生鲜、生活服务等,电子商务的边界被不断地突破,这进一步带来了行业规模的爆炸性增长。今天我们已经能够从互联网上购买到大部分的日常生活所需,图书、3C家电、化妆品以及服装鞋帽等一些核心品类的网购渗透率均已经超过了20%,有的甚至高达30%-40%,而与此同时他们的线上增速已经开始大幅放缓。淘宝、京东等综合性电商平台也已经将经营的品类扩张到几乎无所不包,单纯依靠品类扩张来继续高速成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我们慢慢培育农村上网购物消费市场,让农户懂网络,他们在网上购买产品,政府帮助农户在网上销售产品,最终形成‘一进一出‘,农村电商市场也就成熟起来。”李贺明解释道,这也是包括京东等巨头想要最终实现的“电商下乡”:从“送进来”到“运出去”。
如何顺利把农产品销出去,自然是农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就像65岁的仁寿文宫枇杷协会会长阚加云所说的那样,“但凡枇杷丰收,都会滞销。希望能够借京东的平台更多外销。但京东接下来具体会如何推销,我们也还不清楚,效果会如何,还需观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中国扶贫基金会目前正在四川开展电商扶贫的活动,把四川雅安的猕猴桃在网络上销售。在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看来,电商巨头关注农村电商,对扶贫工作亦是巨大的机遇。“做好农村电商工作,能够让更多农户将自己的产品放到网上,通过互联网和电商模式实现价值,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加快扶贫的工作进展。”
从淘宝村到淘宝县,“网店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乡土社会的重构。”阿里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的“淘宝村”都是完全自发形成的,而现在的“淘宝县”正在逐渐成为政府的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
“农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电商。”昨日,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杨春轩亦直言,“四川电子商务发展目前看季节还是冬天,但很快将迎来春天。”值得注意的是,四川省已将电子商务确定为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今年该省电子商务交易额预计将突破1.3万亿元,增长约58%。
电商巨头农村圈地
垂涎农村市场的电商上网购物巨头远非京东一个,农村电商已被看做电商新的发力点。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将近一半,但网民比例只占不到30%,网络消费的比例更是不足10%;另据阿里巴巴预测,2014年全国农村网购市场规模达到1800亿元,到2016年将突破4600亿元,呈爆发性增长。
在一片蓝海的“诱惑”下,电商上网购物巨头动作频出,圈地不断。其中颇具标志性的就是“刷墙潮”:2014年初,京东、阿里集体下乡“刷墙”引发热议,据统计,从2013年四季度到今年3月,京东在全国100多个乡镇刷了8000幅墙体广告。
2014年下半年,京东、阿里和苏宁先后公布了农村电商的战略规划。其中,阿里巴巴上网购物表示,将投入100亿元发力农村电商,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农村服务站;苏宁云商则希望,在5年内,建设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此外,京东也宣布将携手中国邮政发力农村电商。
无论是京东掀起“刷墙潮”,还是阿里召开“县长大会”,都是为了加速渠道下沉,争抢农村市场。但在打响农村电商上网购物攻坚战之际,物流体系、消费观念、人才领域等问题,均需要进一步摸索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