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三个十年


 十年之内,美国依然会保持中国经济发展最大动力的地位。

  十年之内,第三世界对中国发展的驱动不会成为主要因素。
  十年之内,中国主要是转向从生产到消费的内需扩大方面。
  当然,这里说十年,只是为了顺口,但是在我的想法中,经过这次金融危机,中国的政治、经济方向发生改变是肯定的,只不过并不像现在所宣扬的那么剧烈。美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依然强大,但是会逐渐降低;第三世界的发展有潜力存在,但是从目前看来,我们还靠不上;中国拉动经济的主要方法将从出口驱动转向为发展内需。
  俗话说得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论这次金融危机影响多么庞大,至少目前美国的世界地位依然稳固。很多人看到作为金融危机的源头,美国信誉、经济遭到重创,就觉得有机会了,站出来说美国该下台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三大马车加起来,才是他的综合力量。而从目前来看,美国政治并未腐朽,军事依旧强大,经济虽遭重创,但全世界都认为能够救世界经济的只有美国,他的实力依然无人可及。
  任何国家,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他的衰退都是缓慢的。至少是需要以十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
  这次的金融危机,我认为是全球金融的一次大洗牌,清洗泡沫,势力重组,具体内容我会另外写出来。但是无疑洗牌过后,美国将再度取得发展时间,获得债务空间,重新走上剥削世界的透支道路。这是由他的发展驱动导致的。由于主要靠消费促进经济,必然导致生产外流,实业收入减少,从而只能通过举债或者透支补足差额。发展思维不改变,经济模式将会重回原路。但是这次金融危机会让我们看到美国经济的空门,知道他的弱点,为我们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至于第三世界国家,虽然我同样看好,但是期望他们成为中国发展动力的看法,觉得实在不可取。打个比方。我们假设美国经济是100,增长率是1%,第三世界经济是1,增长率是50%,然后会发现十年之后两者的差距依然天差地远。更何况两者之间的差距岂止100:1,第三世界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50%的增长率。基础太弱,注定第三世界很难快速跨上世界舞台。
  我认为这次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发展最主要的方向,还是应该放到扩大内需上面。
  第一,任何大国的发展,只能是依靠自己的消费进行驱动。这是消费时代的基本原则。在供给时代,由于人们的基本生活物质要求都没有得到满足,所以基本上是生产多少,社会就可以消费多少。供给者掌握权力;但消费时代,供给能力远远大于消费能力。所以消费者掌握权力。任何依靠生产作为国家经济的动力的,必然导致受制于人。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日本。为什么日本被广场协议击倒?就是因为他的发展依靠生产而非消费,主要以出口拉动经济,所以一旦汇率发生变动,就会大幅度影响出口,从而对国家经济发生造成严重伤害。现在的中国正在重蹈覆辙。人民币的升值,加上世界经济形势的恶化,如果不加快国内消费以代替出口额度的丧失,迟早踏上日本的旧路。
第二,世界区域极点的产生必然是区域资源往极点汇聚。这个资源并不仅仅指原材料,而且包括成型的产品。大家都熟悉一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所谓的广积粮在这里就是指聚集区域资源为己用。美国为什么是世界第一,就是因为全世界的资源都在向他涌入。但是我们反省中国的发展历程,会很惊讶的发现,中国其实是在掏空自己的情况下去肥了美国人。
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发展实质是:中国产品出口到美国,美国拿以国债为抵押的美元给中国。然后中国拿这些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其实就等于中国用自己的钱买自己的产品,再无私的把这些产品奉献给美国人使用。
简直是荒谬!
但是这个发展模式不得不继续维持下去。但是围绕着这些方面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如果贸然改革,可能其效果反而是经济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