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要点:
继苹果“ipad”商标争夺战后,美国上市公司特斯拉在中国也遭遇了商标被抢先注册的情况。虽然该案最终得以解决,但这一长达数年的商标纷争无疑还是给特斯拉的市场推广造成了阻碍。跨国公司在中国纷纷遭遇商标滑铁卢,反映了其对在华知识产权缺乏足够重视。“市场未动,商标先行”应是该案再一次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具体案情:
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是一家以美国硅谷为基地,在纳斯达克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时发现,广州商人占宝生在2006年9月时就已经在第12类汽车等商品上申请注册了第5588947号“TESLA”商标,并于2009年6月28日获权。
其后,占宝生又于2007年5月18日申请注册了第6055503号特斯拉中文商标,于2009年4月2日申请注册了第7298183号TESLA MOTORS图文组合商标及第7298182号纯图形商标。
2010年3月起,第6055503号特斯拉中文、第7298183号TESLA MOTORS图文组合商标初审公告,特斯拉公司提出异议,后进入异议复审程序,最终两商标被不予注册。而第7298182号纯图形直接被商标局驳回,未能通过初审。
2013年3月,特斯拉公司针对第5588947号TESLA商标向商标局提出连续三年停止使用撤销申请,同年4月又针对第5588947号TESLA商标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注册不当的争议申请。
2013年9月,特斯拉向北京三中院提起两起诉讼,主张占宝生侵害著作权和构成不正当竞争,并分别索赔损失110万元和310万元。
2014年2月,第5588947号TESLA被商标局裁定撤销,随后进入复审程序。2014年6月30日,占宝生向北京市三中院提起侵害商标权诉讼,索赔2394万元。
2014年8月5日,北京市三中院对外宣布成功调解特斯拉诉占宝生侵害著作权和构成不正当竞争一案。占宝生将放弃使用TESLA等有关标识,特斯拉公司则放弃向占宝生主张赔偿损失。
这次调解工作不仅化解了受理的三起案件,同时其他法院正在审理的特斯拉域名纠纷、“TESLA”商标三年连续停止使用撤销行政案件、“TESLA”商标宣告无效行政案件等一系列案件也都一揽子得到了解决。
特斯拉在8月7日的声明中透露,占宝生名下与特斯拉相关的互联网域名,将会正式转到特斯拉公司名下。至于这次和解是否涉及资金赔偿,以及占宝生是否将取得特斯拉广东地区代理权等问题,目前均未得到双方的证实。
律师点评:
从策略上看,特斯拉综合运用法律,动用了一系列措施向占宝生施压。一方面,特斯拉对占宝生注册的“TESLA”以连续三年未使用为由提起撤销申请,这就迫使占宝生不得不继续使用商标,否则会面临撤销风险。另一方面,特斯拉又针对占宝生使用“TESLA”等商标的行为提起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之诉,这又使得占宝生的使用行为面临着败诉和赔偿风险。占宝生陷入如何处置“TESLA”商标的进退两难境地。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对占宝生的“TESLA”商标提起争议,这又让占宝生可能遭遇“釜底抽薪”,形成“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结局。看来,占宝生手中的“TESLA”注册商标,前景并不乐观。
在上述基础上,特斯拉还先后申请注册了“拓速乐”、“TESLAUSA”等商标,作为备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占宝生的心理和判断。
而占宝生这位精明的商人,在事件初期运用法律方面似乎有些准备不足和疏忽大意,以至于到后来陷入被动。其对特斯拉提起的商标侵权诉讼,算是祭出了自己的看家法宝。
但不论如何,对特斯拉和占宝生来说,打赢官司都不是最终目的,双方都不会为了诉讼而诉讼。特斯拉需要尽快在巨大的中国电动车市场布局,而其前提是尽快解决“TESLA”商标障碍。占宝生在“TESLA”商标上折腾数年,无非是为了实现所期待的商业利益。因而,在法院主持下,各方因素俱备,利益平衡点得以实现,双方立即回到“在商言商”的本来面目,一纸和解协议了结多年恩怨。
笔者以为,即使是拿到了双方和解协议的细节内容,我们也很难评价这场商标纷争的赢家与输家。或许,赚足市场注意力的纠纷本身,对双方来说都算得上是不错的广告营销案例。但细数整个事件的得与失,我们还是不禁为特斯拉感叹:当初为何不“市场未动,商标先行”呢?
本案由超凡律师杨静安点评,庄晓苑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chofn.com/news/anpingjujiao/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