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北京市副市长的一句“对小产权房不要再心存幻想”,政府再次强调了对小产权房的零容忍态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小产权房”的总量已经超过70亿平方米,如果按照每套100平方米来计算,相当于有7000万套“小产权房”。为何年年都在喊治理小产权房却屡禁不止?全国各地的全面清理,是不是意味着小产权房的末日真的来临了?
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单仁做客央视午后财经节目时表示,现在土地隐性流转很严重,政府治理小产权房不是不作为而是难作为。
“每次一打小产权房,房价就会涨”。单仁建议政府拿出详细可实施的的方案再来谈处理小产权房。处理小产权房要区分几种类型,有差别酌情处理。
土地隐性流转严重 政府难作为
2014年伊始,政府频频对小产权房出手。先是全国多地对小产权房密集查处,业内人士分析“转正”几无可能。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近日明确要求各地,坚决拆除一批“小产权房”,坚决查处一批典型案件,严肃追究一批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自2013年11月22日、11月24日国土资源部与住建部联合部署“小产权房”查处工作一个多月来,国土资源部把集中开展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有关部门掀起的小产权房治理行动。
北京是小产权房的重灾区之一。本周,副市长陈刚明确表达了北京市对小产权房的态度:政府对在售、在建的小产权房零容忍,将逐步清理既有小产权房。针对已售出的小产权房,他表示,那些占据河道、耕地、管道上的小产权房将拆除,“这都犯法了,触犯了‘红线’”。此外,位于泥石流、滑坡等危险地方的小产权房也需赶紧清理。
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多次重申不得违法开发“小产权房”、不得购买“小产权房”。对购买“小产权房”的“夹心层”而言,是因为追求低廉价位而购买居住“小产权房”。而对“小产权房”的建设、销售者而言,则完全是利益诱惑下的铤而走险。
单仁表示,随着商品房价格越来越高,小产权房由于价格仅是周边商品房均价的一半,从而受到了购房者的追捧。小产权房实际上是“无产权房”,国家不认可,小产权房是钻了政策的空子。但很多购买者都认为法不责众,抱着大赦免的侥幸心态盼着小产权房“转正”的一天,因此屡禁不止。
财经评论员叶檀指出,政府对待市场应该秉持公平的态度,一定要让市场知道规则在哪,担起责任。
单仁认为,政府不是不作为而是难作为。“现在土地隐性流转很严重,被政府收购的用于商用尤其是用于商品房开发的付出了土地出让金,建设小产权房的建设者把集体用地以其他名义报建,比如改善城中村村民的居住条件,但盖好后村民不去住,而用来出租、出售。集体土地使用当中存在着诸多此类的很多模糊领域”。
打小产权房推升房价 政府应处理而非清理
“每次一打小产权房,房价就会涨”。
一旦供给减少,很多需求被挤进商品房,推升了房价。单仁建议,政府每次推出治理小产权房的政策不要草率。如果没有非常具体、可持续的方法,就不要谈这个事情。拿出详细可实施的的方案再来谈处理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累积多年存量如此大,背后是开发商、政府都有利益驱动。相比行政手段,用市场的方法去解决小产权房问题更加有效。
政府应该考虑如何进行小产权房的处理而非清理,减少土地出让金的方式。土地的所有权人,持有人和政府之间利益寻求平衡,否则会产生很多矛盾。
单仁建议,相比廉租房、经适房数量无法满足居住需求,反而是小产权房解决了很多低收入人群的居住问题。为了解决城镇化人口涌入问题,用新的土地建设很多经适房或者廉租房对整个社会是一个庞大的浪费,何不用小产权房来解决这个问题。
他指出,小产权房要有差别酌情处理。区分几种类型,如果土地用途违规使用,当然可以强拆;但如果经过报建,使用用途改变,按照正当用途使用的小产权房,建筑用途到最后转让有差异的用经济方法去处理。
据了解,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出台“小产权房”管理办法,未来或将根据出租和出售等性质类别,分类整理存量“小产权房”。国土资源部目前已就“小产权房”的处理成立了专项研究小组,希望能尽快推出管理办法。目前的主要思路是,针对新增项目的清理,保证不再有新上市项目;而对于存量“小产权房”,现在处于研究阶段,研究方向倾向于逐步分类整理,出台相应办法统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