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与几位公务员的朋友小聚,很自然谈到了最近执行“限吃喝规定”的情况。此次的治理的确很下功夫,坚持的时间之长也比较少见。现在机关干部吃请的负担的确减轻了许多,晚上的饭局之邀大为减少了,回家吃饭、正常起居的日子的确增加了许多。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官家几乎没有送礼的了,某机关由食堂给每个干部发了一块月饼,就权当过节了。许多干部不得不破天荒地去超市买了月饼回家孝敬父母,这样的情况似乎很多年从未出现过。很多高档饭店的经营非常困难,以往提前预约的状况完全不见了寻常百姓家的婚宴成了其创收的重头戏。这种节约之风的确是个很健康的社会现象,对于干部的养生及家庭的和谐很有好处,没有人有明显的抵触情绪,反而担心这样的新风能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狠刹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通常都很难持续,往往都是下达几个红头文件,做做样子,搞点应景式的宣传,过了这个风头,大家就又一切如故了。这次的决心看来不小,但能坚持多久,如果不从制度上做根本性的改变,恐怕也是难以避免重蹈覆辙呀。
从许多年以前开始,我们体制的传统之一就是要在灵魂深处爆发革命,此次新领导在端正党风方面似乎也没有忘记这一传统,重新祭出了这一法宝。比如重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内部整风的形式。作为一个有些党龄的草根,类似的传统记忆很容易一股脑连起了一长串,什么斗私批修、什么正人先正己、什么严以律己宽已待人、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而记忆犹新的就是人们在貌似真诚、认真反思的时候,其实往往是戴着面具在字斟句酌。而这样的场景即便是在现今那些相当级别的常委会上,是否也似曾相识呢?更认真点地进行一番比较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了,在那些似乎很尖锐的批评背后,其实都有着很大的共性,因为法不责众啊;还有就是在那些重点的批评内容选择中,通常是要煞费苦心地选择那些诸如“不够虚心,比较性急,急于表现”等等,实质是在对彰显自己作为领导干部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光荣缺点进行检讨。说起来,这是官场中那些老油条们经过千锤百炼后的拿手好戏啦。
好在这些政治伎俩都是在社会公众眼前上演,高明的表演并能够赢得掌声当然就不妨继续演下去,而如果演技低劣就完全可能被公众喝了倒彩,面对这样的尴尬又该如何是好呢?总不能自顾自、硬着头皮继续演下去吧。六十几年中,国人已经很熟悉领导们的政治套路,欣赏的口味也是逐渐在提升,不来真功夫恐怕很难赢得满堂彩了。我们的百姓从来都不会对未来丧失希望,现在人们又把希望更多地放在了即将召开的新三中全会上,但愿国人能从中真实地看到未来的希望。比如在制度上对反腐等问题有所突破,因为这是将类似“八项规定”这样的权宜之际持续和固化的根本举措。毕竟靠红头文件反腐不是长久之计吧,但愿百姓们的美好愿望能在不久以后真的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