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中国隆隆向前的经济列车开始减速了,这是中央的有意而为,还是美国的运作结果呢?本人还是倾向于后者。
中国的GDP已经是全世界第二,做为世界老大的霸主美国当然不会乐观其成,让中国不出意外地在2020年前后超越美国。这是美国的国家战略必然选择。
窃以为,美国已经采取种种措施,让中国尽可能久地成为千年老二,甚至在必要的时候让中国大伤元气,最坏的结果就是类似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导致泰国等国的经济辉煌永远地定格为2000年以前。去年和朋友去泰国出差,在泰国的华人朋友就说,98年以前的曼谷,比现在2012年再有活力,经济发展得更好。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十年之后,再回首现在,会不会比现在更富足呢?我们完全有理由担心。因为美国对我们的各方面发展已经坐视不等了。
美国让人民币升值,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这背后逻辑应该就是,让中国的制造业失去国际竞争力。中国的出口就会停滞不前,甚至有大幅下滑地可能。中国出口下降,出口换回来的外汇就会越来越少。因为现在的民营出口企业,日子越来越难过了。除了人民币升值,还有劳动法的规定,17%的增值税,人口红利的减少,让民营企业对制造业普遍信心不大。
美国同时希望让进入中国的境外投资FDI快速地下降,让中国国际收支变成出超。因此,美国挑起了中国与日本的钓鱼岛之争,还有在南海与菲律宾的岛屿之争,这些事情都会让外国投资者对于是否投资中国产生不安的情绪。2003年5月的数据已经出来了,FDI 同比已经开始下降了。
如果境外的FDI直接投资越来越少,中国的外汇也会越来越少。那么中国以后就有可能会越来越穷。因为一个国家富有,需要有外汇到别的国家换取本国所要的各种物资。比如,我们国家需要石油、化肥、飞机、煤、铁矿石等等。富如日本这样的国家,因为停了几座核电站,国际贸易马上就逆差了。日本发电单靠进口燃油与煤,成本非常高,会非常快地消耗他们的外汇。中国远没有这样富。如果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没有出口了,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去中东国家换回每天奔驰在路上的几亿辆汽车的燃油吗?有人经常说我们货币超发,这背后就是,我们这十几二十年来,FDI 和出口让我们国家挣了不少外汇,除了进口必需的技术与物资,我们再将多余外汇留在央行,同时印制同等价值的人民币,所以就驱动了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没有了外国投资者的外汇,以及出口的外汇,中国发行的货币就没有外汇作为担保,中国的高通货膨胀就会真正地正来,中国就会很快地由富变穷。
美国最有可能让中国元气大伤还是美国前驻华大使,即失败的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洪培博在竞选总统时不小心说漏嘴的话:让安插在中国的人,去控制中国的走向。这些人,可以影响和控制中国的经济舆论,让中国的经济决策者制订一些南辕北辙的经济政策。最好能制订出前苏联“休克疗法”这样的天伦之作,让中国人自己将毒酒喝下去。这些人会经常发些莫名其妙的怪论,他们有能力去操控一部份媒体去攻击和压制正确的观点。
比如一些很简单的经济常识。有些经济学者就会杞人忧天地说,中国的外汇太多了。试问有谁会觉得自己钱多的。有外汇,可以买国外的技术,国外的资源。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穷得一年只有几百个亿的外汇,建一个上海宝钢,要向国外买很多技术和设备。国家压宿其它的外汇开支,省吃俭用地才凑够外汇,换回设备与技术。
还有产能过剩论,产能是否过剩,这不是某些专家们简单说了算的。中国处于重化工业时期,需要大量建设各种工厂,还有基础设施。所以大量的钢铁厂,水泥厂是非常有必要的。试问现在的中国基础设施很多方面,比如铁路长度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不到,中国的机场更是不到美国机场的十分之一。中国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某些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了,但是,中部和西部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中国现在已经是发达国家了,钢铁水泥等重化工也许是过剩了,但是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收入等大部分硬性指标跟发达国家水平还有很大差距,那么中国再高速发展八年到十年还是非常有潜力的。如果,中国的GDP只是为少部份人服务的话,产能可能会过剩。如果,中国的经济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话,中国的产能过剩还是少提为好。至少,在中国的名义GDP超过美国之后,再来讨论中国的产能过剩。在中国的GDP下一个目标是超越美国的关键时期,抛出产能过剩论是否过早了呢?如果中国经济硬着陆,甚至负增长,多少产能都是过剩的。如果中国经济再来个黄金十年,产能过剩还早着呢。
再有,消费拉动经济论。当林毅夫先生提出投资拉动经济的时候,各种怪论又劈头盖脸地攻击林毅夫。美国当然希望中国人都不工作了,将好不容易挣的那点外汇收入都去消费掉。美国人过于完善的法律化与福利化使得美国经济成为消费经济,最终形成衰落的趋势。中国怎么还能去走由奢入敛难的美式道路呢?其实不用拿消费拉动经济论来教人们,中国已经是消费大国,每年两千多万辆汽车生产出来,中国人自己买了大部分。不用教中国人如何去消费,倒是要想想中国人以后凭什么支付得起越来越多的燃油消费。很抱歉,中国人还做不到只印钞票就能买到汽油的地步。
窍以为,林毅夫先生的观点才是高论。只有投资必要的交通设施,以及机器设备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繁荣经济。举朋友的经历来说,前年去德国出差,顺便到莱茵河一日游。发现莱茵河除了美丽的风光,更是一条繁忙的轮船运河,岸两边都是同样高效的双向电气化运输铁路。莱茵河可能都没有珠江宽呢。在国内从江苏的苏北坐汽车到济南附近,高速公路算是比较完善,但就是走了四五个小时很少看到铁路的影子。司机们都不愿意走京沪高速公路,他们都觉得高速公路上的货运汽车太多了,跑不上速度,戏称京沪汽车专用道。德国的高速铁路同样很发达。几乎每个百万人以上的城市都与周边的城市有高铁联接,非常方便。
高效的经济活动,需要高效率的交通工具。举个例子,中国的高铁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中国第一与第二大的经济区域,长三角与珠三角的交通来往仍然非常不便利,从上海坐火车到广州需要二十多个小时,如果能通过高铁连通两地的距离,中国最强劲的两大经济引擎会更有动力。2004年的四横四纵铁路规划更多的是政治影响力。沟通经济区域之间的高速铁路更有经济意义。除了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杭广铁路之外,尽快地修建沟通山东经济区与中原经济区的郑州到济南高铁,还有中原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的郑州到徐州高铁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腹地都可以率先地连接起来,经济效率会大大提高。
中国还需要像投资高铁一样,举全国之财富与智慧投资中国的民用航空产业。如果中国人能造出质量过硬的民用航空客机,中国人就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中国是制造业强国。要说中国梦,这就是中国梦,中国的工业之梦!中国需要更多地投资航空产业,制造出过硬的航空发动机、民航大飞机。只有这样,中国才能稳稳当当地发展航空产业,中国各地的机场才能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中国几亿条裤子换欧美一架大飞机的时代才一去不复返。当中国家电业崛起,老百姓才买得起家电;当奇瑞、吉利还有长城会造轿车的时候,小汽车才便宜;当中国的国产飞机翱翔世界的时候,中国才真正地腾飞!中华盛世才真正地到来!
从曝光的美国“棱境”计划看,美国对中国始终是不放心的。中国的ARJ21 与C919能否顺利地通过美国航空安全要求,这是让中国人担心的。或许中国大飞机的顺利飞天,不仅仅是技术与质量的问题。如果美国人不通过,美国供应商不配合,中国人是不是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如果中国人真的能自主解决技术与质量问题,就应该有信心让自己的飞机飞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