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思考:提升知识与信息的整合能力


 论文写作实质是知识与信息的整合,是作者文化底蕴、人生历练和思维方式的再现,也是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种反省式、前瞻性思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行云流水般的写作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里的这幅对联告诉我们:写文章做学问不是书斋里的死记硬背、考据遐想,而是对宇宙万物的规律的把握,对人生修为中一切知识与信息的洞悉与揉捏,是超越尘世羁绊而游刃有余的一种境界。因此,基于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的原创性研究是论文写作的灵魂,而论点、论据、论证、论述是论文写作体现作者思考力量的不可或缺的四大要素。选题的贴近性与实用性及立论的可操作性事关论文的价值实现,简练传神的语言、严谨的论证逻辑等行文风格事关论文的传播力与价值认同,多角度、多侧面的水平思考与跳出小我的立论视野,事关论文的学术气象与学术品格。

我们身边的无数事例可以证明大视野、大气象的基石是人生修为与整合知识与信息后的思考能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工商行政管理遭遇执法手段不够和暴力抗法的困扰,有工商干部提出了国家应给予工商行政执法财产强制权与人身强制权,甚至提出了建立工商警察队伍的对策建议。站在局部利益考量,这些提议确实振奋人心,但站在国家治理的大系统思考,这些提议则有欠周全。任何权力部门都有自己的权力边界,不能无限膨胀。国家权力的各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制衡,才有整个国家治理大系统的生态平衡。从这个角度看,上述立论的格局太小、有点偏颇。因此,对策研究要站在全局的角度综合分析,合法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都要全面考量,这就是学术理性。从本次全省“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征文所收到的80篇论文来看,有不少通病:一是没有明确的角色意识与文体意识,满篇内部行文的程式腔调和官僚式的话语体系,如通篇“我局”、“我处”、“我所”,站在小我的角度进行论证论述,连写给谁看的都没搞清,混淆内部沟通与大众传播的话语体系,更别谈贴近性与针对性了。许多作者在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时不标注引文出处或者不按国家标准标注,引文注解不严谨。有些文章论证、论述方法单一,论据与论点脱节、问题与对策脱节,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没有清晰的脉落与衔接,逻辑混乱。有些论文对材料的研究不深不透,有许多只是对日常工作的总结,选题无价值,立论无新意,一点也没有论文的创新性、创造性、前瞻性、预判性要素。写论文的基本要求有两点:创新与自圆其说。创新包括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新思维,从新角度、从细微处洞悉别人所未洞察。自圆其说,就是要用大量的事实和已被证明正确的理论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有些论文和我们《四川工商》收到的大量文章是欠缺这些要素的。从选题和论述方法来说,我们提倡贴近工作选题、围绕社会热点、焦点选题、根据上级决策需求选题,在研究方法运用上提倡一线干部在适当运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侧重个案研究、实证分析、归纳推理。

912日,省工商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一闭幕,随即开展“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学术交流。受学会委托,下面我对部分获奖论文进行点评:

 

《浅析行业协会组织的垄断协议行为及其法律规制》

本文通过例举归纳六种常见的行业协会组织的垄断协议行为,且提出了有针对性、指导性的制度安排建议,立论视野开阔,说理论据翔实,行文简洁流畅,引用注解严谨,从大视角的对比阐释和逐条剖析看出作者对行业协会组织的垄断协议行为的法律规制有深度的体察。

 

 《反垄断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初探》

“告诉人们如何做比将他们送上法庭要好”,这一立论基调一下子提升了作者剖析反垄断执法重点难点的境界,也使作者提出的解决之道显得更加贴切和紧迫。好的基调可以防止立论的偏颇和狭隘,使诉求能够跳出个人和部门的局部利益,它是我们提倡的立论大格局、大气象。

我需要借助这篇文章阐释的是,论文语言必须准确,借助限制性修饰防止歧义的产生。这与文学语言的张力是不一样的。因为有张力,所以“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红楼梦》的阐释也异彩纷呈,年轻人看才子佳人,道学家看到淫,革命家看到排满,信教者看到轮回……科学论文的魅力是对未知的确定性,文学作品的魅力则是信息的不断延伸。

 

《跨区域打击傍名牌行为的执法实践与思考》

 论文的本质是一种多方位多角度的反省式思考,经过检验的实践创新可以总结为普遍的指导原则。本文抽茧剥丝,由具体案例,层层深入,有理有据地总结了跨区域打击傍名牌行为的执法经验,对办理同类案件有可操作的普遍借鉴意义。

 

《工商机关对金融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管辖研究》

实证分析与个案研究是一线监管执法人员的重点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两起判例的条分缕析,顺理成章地得出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金融业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监管权只限于非金融业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厘清了工商部门与银监部门的各自监管职责。真知源于对生活和工作的敏锐体察,有心人总会发现世界的差别和奇妙之处。这是这篇文章对于论文选题的启示。

 

《整合执法资源提高行政效能》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郑板桥语)创新是论文的灵魂,本文从九大机制着手,提出了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的合理化建议,积极探索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途径,特别是建立专家咨询机制的建议,是借用外脑提高执法效能、提升科学监管水平的创新性提议。实证研究与经验总结也是我们提倡的论文研究方法。基于实践基础上的创新是本文的亮点,但本文稍显不足的是现状,问题与对策之间缺乏必要的承上启下,使文章的脉络清晰性与逻辑性打了点折扣。

 

《论反垄断执法在国际经济中的贸易壁垒定位》

摘要、关键词、论点、论据、论证、论述、文献出处,本文遵循了论文的标准写作体例,作者有着强例的文体意识。结合具体案例,条分缕析,提出可操作的有指导意义的应对反垄断贸易壁垒的建议。语言简练,行文流畅,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是值得提倡的语言风格与论证、论述脉络。其选题的实用性、创新性也值得大力倡导。当然,需要提醒的是,引文注解要符合“国标”要求。

 

《浅谈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

本文通过对比论证对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与虚假宣传行为以及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与虚假广告两种易相混淆的行为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证分析,对与之相适应的法律适用作了分门别类的认知,其结论对行政执法有鲜明的贴切的现实指导意义。

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点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点评也算是颁奖词,故不足之处多未论及,但我在点评中所强调所肯定的也是我们论文写作中所欠缺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人将立说著述、提高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可见思想的交流与传播能够产生巨大的文化价值,好的对策研究对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善于培育工商行政管理的意见市场、思想市场,以此推动工商行政管理的软实力建设。

(本文为《四川工商》主编、省工商学会副秘书长邓清源在全省“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学术交流会上代表省工商学会对部分获奖论文的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