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创“红系”品牌领舞云岭农业


       气候立体、生物多样、光照充足等优越条件,让我州的高原特色农业日益展现其魅力,各类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远销全国一线大城市乃至国外各大市场。但是,我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情况还略显粗放,种植分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亟待提升品质,增加效益。

  令人欣喜的是,州委、州政府一直在致力于发展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力争进一步提升产值,助农增收。在州委七届六次全会上,我州明确提出要在高原特色农业方面作出示范,力争到2020年把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建成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引爆点,力创“红系”高原特色农业品牌,领舞云岭农业。

  【核心阅读】

  把我州建成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引爆点

  中共红河州委七届六次全会决定将高原特色农业示范作为我州的“五个示范”之一,主要方向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促进农业产业从增产向增收、从分散向集约、从粗放向精细、从弱质向高效转型。

  今后的工作目标是加快建设连片成带,涵盖农、林、畜等循环产业的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带,着力创建“红烟、红酒、红果、红菜、红米、红木、红糖、红药”等“红系”优质安全农产品系列品牌。力争到2020年,全州耕地亩均收入基本实现5000元以上,示范带内实现人均1亩高稳产农田,耕地亩均收入两万元以上,成为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引爆点。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我州基础条件较好,州委、州政府一直注重抓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好高原特色农业这一品牌。去年以来,我州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红河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南部山区综合开发、水资源综合利用、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等专题开展调研,作出了建设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从水、田、路、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五个关键环节着手,为进一步加快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奠定坚实基础。

  要推进全州农业快速发展,就要解决一些阻碍农业发展进程的现实难题。州委、州政府从水、田、路、产业结构调整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等要素入手,无疑是抓住了破解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难题的关键,随着这些障碍的破除,我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必将迎来重要的机遇期。

  据悉,我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带共13片示范区,主要涉及蒙自、开远、建水、石屏、弥勒、泸西等县市。当前,我州正在全力改善示范区基础条件,推进全州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进程。水利基础设施方面,我州在充分发挥现有水利基础设施优势的基础上,新建坝塘、水窖等水利设施,并不断加强河道和沟渠治理,确保及时满足全州农业供水需要,保障节水设施全覆盖。

  农田建设方面,我州逐步加大了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和土壤有机质提升力度,确保田地质量,不断提高田地产值。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方面,我州结合示范区内已建成的鸡石、建通、鸡蒙、石锁、个屯等6条高等级公路和多条县际公路的优势,再修建田间道路,实现示范区内高稳产农田路网覆盖率达100%,为示范区建设提供良好的耕作和物流保障。

  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我州将重点配置57个农业项目,其中涉及优质水稻、蔬菜产业、生物产业、林业产业、畜牧产业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我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同时,在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我州还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提升产业产值,壮大产业规模,其中主要培育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主、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29项。

  随着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善和各种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我州“红系”高原特色农业引爆点的作用将会逐步显现。

  【民声】

  期待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壮大

  “我们公司种植的酸甜石榴和鲜食葡萄越来越受欢迎,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主要是得益于建水的气候条件,同时,精心的培植,也使各类农产品的品质得以不断提升。我们对高原特色农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期待全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我州农业产值,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谈到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情况,红河州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标如是说。红河州和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规模不断壮大。公司不仅注重产品品质的提升,也注重对市场的研究,引进了先进的冷库设备,让产品保持新鲜可口,受到了客户的欢迎,逐步树立了公司的品牌。

  市场的整体壮大除了各级党委、政府积极提供政策引导和进行市场体系的培育外,还需要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示范,进而带动全州更多农户加入到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队伍中来,做大这块特色农业产业的“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