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是《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努力实现红河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创建全省“五个示范”之一。按照全省昆玉红文化旅游经济带发展规划,我州将着力打造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弥勒为代表的休闲康体庄园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红河文化历史,把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贯穿于旅游要素中,促进文化与旅游、建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全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引爆点。
发掘“五大文化旅游品牌”优势
“五大文化旅游品牌”立足红河优势,深蕴红河文化,随着一张张旅游名片的包装与打造,“五大文化旅游品牌”必将大展英姿,盛放出无穷魅力。
进一步珍视梯田文化。2013年6月22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决定将红河哈尼梯田文明景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以一个民族命名的世界遗产。至此,哈尼族这个淳朴善良的民族将与哈尼梯田共同享誉世界。哈尼族祖先们当年来到红河岸边,为了生存发展,在此辛勤开垦耕作,通过祖祖辈辈雕刻大山式的艰苦劳作,终于在险峻异常的山坡上铸就了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壮美梯田。世代生活于梯田的哈尼族同胞们也在开垦梯田的过程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一畦畦被誉为“中华风度”的梯田就是哈尼族同胞坚定、务实、担当精神的最好见证。进一步打造好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这一品牌,是对哈尼文化的主要肯定和有力推介,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州民族文化知名度。
加强对儒家文化再认识。在建水古城,一位尊者淡定从容地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人群,其可亲可敬的笑容仿佛在诉说着终其一生而不曾改变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理想信念。他是世界的大成至圣先师,也是建水古城的文化“代言人”——孔子。我州竭力打造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这种文化旅游品牌,是对建水浓郁儒家文化的再认识、再发掘,必将能唤起更多人对儒家经典文化的温情记忆。通过建有全国第二大孔庙的建水县的包装提升,这里也将成为更多人心向往之地。对儒家文化的全新认识提升,将能进一步提升我州的整体文化影响力。
不断发掘近代工商文化魅力。我州是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和云南工业文明的发祥地,一代又一代的红河各族儿女砥砺前行,不懈奋斗,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成就了云南重要的工业基地,并涌现出王炽等巨商大贾,造就了红河独特的工商文明。滇越铁路的修建,客观上把红河推向了开放的前沿,促进了本地工商经济的发展。发掘近代工商文化的魅力,有助于营造浓郁的工商文化氛围,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再次腾飞。
提升“舌尖红河”之旅体验品质。我州的多样性气候孕育了各色生物,也丰富了我州的各类美食,打造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成就更多人的“舌尖红河”之旅,正好抓住了我州的丰富美食资源优势。过桥米线是我州知名度极高的一道美食,也是一张靓丽名片,同时,我州还有其他更加丰富的独特美食,饮食文化的打造,有助于提升我州高原特色美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加快休闲康体之都建设步伐。弥勒与佛同名,近年来,弥勒从无到有高起点、高品位打造出的休闲旅游文化品牌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的目光,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休闲康体旅游业的发展路径。就我州而言,类似弥勒这样旅游资源丰富的城市还较多,发展潜力巨大,尤其在休闲康体旅游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打造以弥勒为代表的休闲康体庄园文化,建设休闲康体之都,是对我州丰富旅游资源的准确定位。随着各项旅游资源的开发,我州休闲康体这一文化旅游名片将会大放异彩。
融合发展的红河路径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即把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贯穿于旅游要素中,促进文化与旅游、建筑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的打造,融合各项基础建设,实现环境美化、城市品位提升、活跃第三产业多重发展目标。近年来,我州在旅游融合发展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其中,建水、弥勒、蒙自即是融合发展的优秀代表,三座城市的发展目标都是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景区进行整体提升改造,而且是历届党委、政府持续努力,不断完善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探索出了全省旅游融合发展的红河路径。
我州旅游资源素来富集多样,很多领域独具优势,而“五大文化旅游品牌”即是较突出的代表。以哈尼梯田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是我州特色民族文化的代表,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必将提升全州民族文化的品位;以建水古城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我州的一大特色文化现象,既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有地缘文化的特征,是一张值得大力打造的文化品牌;以滇越铁路为代表的近代工商文化是我州旅游业态中的鲜明代表,具有独特优势,只是潜藏于其身上的各类旅游资源还有待于进一步发掘;以过桥米线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则凸显了我州的丰富饮食文化特征,是旅游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以弥勒为代表的休闲康体庄园文化无疑代表了现代休闲文化的发展方向,既有休闲旅游所需要的环境,同时又具备康体的各类旅游产品。“五大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是完善我州旅游业态的重要内容,也为我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将逐步提升我州旅游业态的可识别度。
随着我州以“人口、产业、公共资源”聚集为重要支撑的“美丽家园”行动计划的加快推进,随着我州城镇化发展战略的稳步实施,我州类似建水、弥勒、蒙自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又迈出了有力的步伐,必将促进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层楼,必将为加快我州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提供重要支撑,为实现我州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民声】
期盼红河旅游大展英姿
随着各个县市“房、村、镇、城”的全新打造,很多村子将迎来新的融合发展机遇,实现华丽转身。建水县西庄镇白家营村委会水打营村就是“美丽家园”行动计划中重点建设的村子之一,该村采取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建设风格进行打造。目前,该村的各项基础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村子周边的环境改造也提上日程。随着建设工程的加快,一个全新的水打营村将呈现在世人面前。我州对地处云南省著名古迹之一——双龙桥旁边的水打营村的提升改造就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代表之一。村民李士富说,看到村子建设正在加快进行,坚定了融合发展的信心,相信村子今后将会更加漂亮,同时期待全州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进一步大展英姿,以惠及更多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