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范围内都在降雨,北京更是每天都在做暴雨预警,虽然没有真正下大暴雨,只是每天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程度地降些雨水。由于2012年7.21的教训,大家也都不敢大意,认真地做着防范。
由于雨一直没有下透,空气的湿度非常大,人们普遍感觉憋气。于是办公室空调开得非常足,以致不少同事穿起了外套。
符波就讲由于在风口下直吹,穿着外套都觉得肩痛,更过分的是还有不少同事咳嗽起来。
通过降低空气温度让空气中的水气凝结,确实可以降低空气湿度,湿度降低能让人们感觉舒适些,但过低的温度又让人体感过凉而不舒服。
于是我把物业的经理叫了来,要求他提高送风温度。工程师讲,空调机组的回风温度也就是25摄氏度上下,考虑到空气场的温差,办公区的温度可能会在24度左右了。
如此低的室内温度,让人感觉不舒适是一定的,还非常不节能。
从人的感觉来说,夏季室外温度35摄氏度左右,室内弄个27摄氏度就足够了,毕竟在办公区里,人们的活动强度并不大。过大的室内外温差,让人极容易得空调病(经常出现在不同温度下,人会难以适应),适当出点汗会非常舒服。
气温上升
30年前,我上高中时,空调还是非常稀罕的物件,可不是人人能用得上的家伙。仿佛那时的气温也很高,但夏天也就这么一年年过来了。
30年过去了,夏天几乎处处是空调:车里、办公室和家里、商场和电影院,处处都有空调,但人们还是觉得热。
一方面气候确实在变坏,气温确实在变暖,但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旗下的戈达德太空研究所(Goddard Institute for Space Studies)对7200个气象站数据的分析,1980-2000年之间,全球温度比1950-1980年之间上升了0.75摄氏度。就是不到1摄氏度的温度上升,让人们普遍感觉受不了,说明人抵抗高温的能力有所下降。
意识
我们现在所用的化石能源,甚至包括核能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节能是摆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的庄严使命,尽管生活富裕了,但我们仍然有义务小心谨慎地使用能源,力争给子孙后代留下点能源,这些化石资源可是多少成年才能形成一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