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页岩气单一产业革命及其兴衰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也没有一个利益集团能在美国产业发展的政治博弈中独立风骚,但却没人能拒收美国页岩气革命“免费午餐”的买单。
文/冯跃威
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发飙,天然气价格持续走低,使美国80%的化工企业,特别是乙烯生产企业将85%的原材料选用了天然气,推动着走天然气路线的美国化工生产成本曲线下行。使美国也成为化工产品出口的大国,出口量也升到了其国内生产总量的20%,凸显了“廉价”页岩气被转化成高价化工产品后的竞争优势。
受原油与天然气价格间的比值(以下简称油气比)长期且持续扩大的影响,全球,特别是欧亚地区75%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生产商,即采用石油路线的企业不得不沿着成本曲线向上攀登,进而在全球掀起了一场下游化工产业的价值,从欧亚洼地向美国价值高端转移的浪潮。仅2011年以来,就有350亿美元的新增投资,陆续在美国50个利用天然气的新项目上集中上马,并有望在4~5年内形成产能。届时,将冲击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化工企业,也为化工产品供需结构失衡预留了空间。
众所周知,乙烯生产规模和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石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乙烯下游衍生产品众多,乙烯产品占化工产品的70%以上。所以,谁获得了生产乙烯的低成本原材料,谁就能获得化工产业更大的竞争优势和更多的话语权。
中东石化企业曾在2004~2006年利用天然气原产地的优势,大幅扩张了低价乙烷、乙烯的产能,2008~2010年陆续投产,造成了全球第一轮乙烯价格的跳水。而今天,美国页岩气革命能否造成第二轮全球乙烯价格的跳水?或真能改变乙烯全球市场的供需格局?
从走石油和走天然气生产乙烯的两条路径看,前者生产乙烯的效率为26%,后者却高达80%。从生产成本看,石脑油基乙烯生产商的现金成本为每吨1330美元,而美国乙烷基乙烯生产商的现金成本仅为每吨500美元,它比前者低了62%,所以,美国的生产商获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理论上会在压低全球乙烯价格的同时,推升长链丙烯、丁二烯、苯类等化工品的价格,并惠及全球。
若美国依此路径发展,就需用国内廉价的页岩气资源去补贴全球的经济复苏,同时也暴露出美国化工产业柔弱的腹部,即将落入对长链聚丙烯、丁二烯、苯类等产品形成进口依赖的乙烷基乙烯陷阱中。所以,基于利益最大化与产业经济安全的考量,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绝不会白白地为全球提供免费的午餐。
美国一方面,通过使用包括金融手段在内的政策工具打压天然气价,逼迫美国油气生产商走出资源地理优势的产业陷阱,使页岩气企业在美投资无利可图,进而降低其国内资源的开发强度、减少放空燃烧天然气造成的无端浪费,进而形成对各类拥有页岩气开发技术企业的“挤出效应”。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乙烷基乙烯陷阱的进一步扩大,美国又默认高盛等金融财团对天然气价格进行炒作,拉动天然气价格走出页岩气开发商的崩盘价。特别是1月29日,当天然气期货价格再次跌至每百万英热单位3.1美元后,油气比大大低于了页岩气开发商投资安全临界。于是,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系统性地下调了74个天然气金融工具的交易杠杆,吹向了看多炒作天然气价格的号角,在为页岩气开发商“输血”的同时,调控天然气发电和化工等企业非理性投资的激情。
4月16日,当天然气价格回升30%后,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再次出头,踩了一脚点刹车,象征性地上调了9个二级天然气金融工具和多个蝶式套利、价差等交易工具投机、套利等交易者的交易保证金。在抑制继续推高天然气价格的同时,确认了年内均衡气价,即每百万英热单位3.8~4.5美元。17日高盛立即跟进,进一步强化和确认这一能体现中短期、并包括政府、页岩气、煤炭、发电、化工等相关利益方全体诉求的价格中枢。
不得不说,美国页岩气革命确实忽悠了全世界,经美国总统领衔并系统性商业包装后,以能源接替和环保的说辞,将页岩气所谓成熟和先进的“整套技术”倾向全球,为美国公司赚取高额的技术服务费或页岩气产量分成打开通道,也为美国再工业化和走出经济危机做出努力。在国内,美国政府却倍加清醒,快速取消了对美国页岩气投资的一切政治审查,将渴望投资美国的资本套牢在美国非常规的页岩气开发上。
而美国国内的各类利益集团为了获得竞争优势,也不断支付著巨额的政治捐赠。特别是受页岩气革命的影响,在过去的4年中,煤炭行业的政治捐赠创了历史最高,其中80%捐给了共和党。因此,单一产业革命及其兴衰不是简单的请客吃饭,也没有一个利益集团能在美国产业发展的政治博弈中独立风骚,而是众多利益集团金钱捐赠与社会绩效权衡等外力的矢量叠加,是政府的政治承诺与利益的再平衡。
总之,美国还会通过对天然气价格的多次点刹,来谋求在全球化工产业动态均衡中的利益最大化,所以,几乎没有人能拒收美国页岩气革命“免费午餐”的买单。
本文大部分刊于2013-6-7《中国石化报》(环球周刊)(标题)“页岩气革命便宜了谁”
页岩气革命没有免费午餐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