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经验谈之做生不如做熟
张雪奎教授经常遇到有志于创业的人问:我该从事哪一行业?事实上创业常常遇到一些矛盾。那些在大机构做中上职位的人,收入固定,且通常有教育基础,较懂得钱滚钱的投资手法,通常这类人较有闲资,其能力足以创业。但这类人所有的钱还不足以开大公司,而对一些小本经营,通常又缺乏实干经验。
另一类人,略有小本经营经验,例如快餐店、时装店之类。但是此类人通常缺乏资金,又不一定能够处理很多财务上的问题。
所以说,这两类人通常可以合作。例如后一种人,想做本行的老板,便可通过亲友的关系,拉拢有闲资的人入股。
一般来说,有闲资而缺乏对创业专门行业认识的人,比有一技之长,有创业意念,却苦无资金创业的人多,因为后者可选择由小做起,而前者可能苦无门路,永远无法开展个人事业。
而一个人有一技之长,例如懂得开锁,并不代表他该开卖锁店,他可能开创一间时装店也不为奇,只要他真能赚钱,能发展便可。
因为一开展事业,公司便有开支,不管能否赚钱也必需负担。开始的创业基金未必可以应付得那么长久,很多小本创业便是在一种未摸通一行专业的情况下,宣布结业。
所以,张雪奎教授(欢迎定制张雪奎教授创业投资课程)认为真正想创业,又希望比较有把握的话,一定要对某一行业愈熟愈好,不要光凭想象、冲劲、理念做事。若真立志投身一项事业,不妨辞去本身工作,在该行业做一年半载,摸清摸熟行径再开业也不迟。虽然这比较花时间,但总比开业后花钱好。
理想上当然是因为有一门专业是熟悉的,因而萌发自立门户之念。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行业都可小本创业,也不是每一种行业都正是创业的时机。若心目中有一门事业认为可供发展,应该大胆付诸实行。而付诸实行的步骤不是立即开业,而是先做资料搜集和各项准备工作。
创业者的准备工作若做得充足,信心、冲劲自然较高;反之则容易泄气。
对于民间创业者来讲,选择投资小,见效快,技术难度系数低的项目更合适。
重工不如轻工
重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轻工业却是发展的龙头。重工业投资周期长,耗资多,回收慢,一般不是民投资本角逐的领域。张雪奎教授(欢迎定制张雪奎教授创业投资课程)认为无论是生产加工,还是流通贸易,经营轻工产品尤其是消费品,风险小,投资强度、难度小,容易在知期内见效,因此特别适合民间资本。
案例:做轻工产品除了质量好外观也很重要
说道重工不如轻工,张雪奎教授(欢迎定制张雪奎教授创业投资课程)不得不谈到梁先生的创业智慧。梁先生是一家国有大型重工企业的工程师,退休后拒绝了多家企业的凡品邀请,偏偏想自己创业,而且是想做轻工产品指甲钳。自己没有这类经验,国内也找不到过硬的技术,找来找去,他发现韩国人在这方面行,技术好。可是韩国人一向抠门,对自己的技术看得很严。公开向韩国人讨要技术肯定不行,出钱买人家也未必肯卖。为了从韩国人那里偷师学艺,梁伯强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第一步,他先想办法成为韩国人的代理商,为其在中国内地批发销售指甲钳。这样既建立了自己的指甲钳销售网络,又取得了韩国人的信任。第二步,在取得韩国人的信任后,梁伯强便开始找借口,说韩国人的货这不行哪不行,质量不过关,产品老崩口,天天找韩国人的麻烦,把自高自大的韩国人气得不行。最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产品质量过关,韩国人竟在一怒之下,将产品生产材料和工艺流程都告诉了他。梁伯强一听大喜过望,立刻自己开打,“非常小器•圣雅伦”于是呼啸出山,一亮相就获得满堂彩,产品不仅国内遍布,全球到处可见其品牌。
用品不如食品
民以食为天。食品市场是一个十分庞大而持久不衰的热点,而且政府除了技术监督、卫生管理外,对食品业的规模、品种、布局、结构,一般不予干涉。食品业投资可大可小,切入容易,选择余地大。
男人不如女人
西方商界有句名言:做女人的生意掏女人的腰包。市场调查表明,社会购买力70%以上是掌握在女人手里,女人不但掌握着大部分中国家庭的“财政大权”,而且相当部分商品是由女人直接消费的。张雪奎教授在创业课程中经常告诉学员: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市场目标对象定向女人,你会发现有更多的商业机会。
【案例】瞄准女人爱美天性的周枫
许多人认为周枫当年的的创业是“惊险一跳”,这一跳成功了,功成名就,白日飞升。如果当时要是跳不成,就只好凤凰涅了。张雪奎教授认为不然,其实是周枫看准了女人爱美的天性。当年周枫带人做婷美,一个500万元的项目,做了2年多,花了440万元还是没有做成。眼看钱就没了,合作伙伴都失去了信心,要周枫把这个项目卖了。周枫说,这样好的项目不能卖,要卖也要卖个好价钱。合作伙伴说,这样的项目怎么能卖到那么多钱,要不然你自己把这个项目买下来算了。周枫就花5万元钱把这个项目买了下来。原来大家一起还有个合伙公司,作为代价,周枫把在这个合伙公司的利益也全部放弃了,据说损失有几千万元。单干的周枫带着23名员工,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跟几个朋友一共凑了300万元。他把其中5万元存在帐上,另外的钱,他算过,一共可以在北京打2个月的广告。从当年的11月到12月底,他告诉员工,这回做成了咱们就成了,不成,你们把那5万块钱分了,算是你们的遣散费,我不欠你们的工资。咱们就这样了!这些话把他的员工感动得要哭,当时人人奋勇争先,个个无比卖力,结果婷美就成功了。周枫成了亿万富翁,他的许多员工成了千万富翁、百万富翁。现在很多的大学教授、市场专家分析周枫和婷美成功有诸多原因,其实事情没有这么复杂。说白了,不过是一个合适的产品,加上一个天性敢赌的领导,加上一些合适的营销手段,才有了这样一桩成功的案例。
大人不如小孩
中国的儿童消费市场很有特色,儿童用品包含了儿童成长不同时期消费。儿童消费市场大,随机购买性强,加上容易受广告、情绪、环境的影响,向这种市场投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选择。张雪奎教授(欢迎定制张雪奎教授创业投资课程)认为在中国,满足了孩子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满足了他们父母的需求。
【案例】儿童产品要更具特色
某电子仪器厂经过调查发现,各地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迫切需要一种音色优于风琴、功能较多、便于携带和维修的教学电子琴取代原有的老式风琴。因此,该厂决定进入这个市场。但是,在这个市场上已有几家企业生产电子琴了,竞争相当激烈。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特色,更有吸引力呢?
该厂通过进一步调查分析,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音乐教师在购买电子琴时,除了关心其音色及质量外,由于单位财务条件的约束,更为关心的是乐器的价格。当时市场上已存在的厂家,虽然其产品在功能、音色方面都不错,但是普遍价格昂贵,因而销路不是很好。根据这些信息,这家企业决定在价格上做文章,作出了“价格较低廉、结构较简单”的决策。要求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优于风琴的水平;功能简单,但至少有一个风琴音色和一个欣赏音色,弹奏方面要与风琴一样,以适合教师的弹奏习惯。在达到这几个条件的基础上,力求降低成本,保证商品零售价不超过1000元。这个1000元的价格界限,是该厂市场定位的又一个精彩之处。当时,市面上一台风琴的价格在2000元左右。所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在将原来的老式风琴更新换代时就会遇到两种选择:风琴和电子琴。而电子琴在质量和性能上都超过了风琴,所以,电子琴的优势一下子就凸现出来了。该厂的另一个煞费苦心之处是,考虑到当时的财务规定,中小学和幼儿园的领导在财务审批方面的最高限额为1000元,这样,买一台电子琴,完全可以由本单位领导自己做主,而不必要向上级审批。由此可见,在市场定位方面要考虑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
多元不如专业
品种丰富,大众买卖,这是一般投资者的思维定势。专业化生产及流通容易形成技术优势和批量经营优势,如近年闻名遐迩温州小商品市尝义乌服装市场等,无不红红火火。
【案例】“视美乐”的失败
清华大学视美乐公司的“多媒体超大屏幕投影电视”的创业曾获首届全国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一等奖,并以此得到了上海第一百货公司250万元的风险投资。然而第二年视美乐公司并没有得到上海一百曾经许诺过的高达5000余万元的二期投资,最终公司将其技术以300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澳柯玛集团。
在“视美乐”公司中负责管理的慕岩(清华创业者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认为,他们创办公司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他说,改革开放以来的创业分为三个阶段:80年代是靠勇气创业,有胆子就去办企业;90年代是靠头脑创业,起步是靠炒得火热的“点子”创业,后来是依靠经营理念创业,靠贸、工、技模式发展起来的联想集团就是典型;现在是靠知识创业,需要真正的技术实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潘福祥认为,学生办公司有他们的优势,比如有闯劲,不怕吃苦,能够不计时间报酬拼命地干。但是,他们也有缺点。那就是不懂商业运作,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竞争对手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心慈手软,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就买你的产品,我们虽然认为他们的产品有前途,但并不认为一定会成功,因此,经常告诫他们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做生不如做熟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投资自己一无所知的行业,需要特别慎重。例如,你打算投资生产冷冻食品,就应该对冷冻食品的市场行情、原料的进货渠道、品质及产品的销售渠道等了解透彻,而且要深入学习,弄不好要付出昂贵的学费。选择自己熟悉的行业,就能拥有更多的信息,知道为什么商品有市尝有前途,知道不同产品的优劣及消费者的要求,知道市场发展的方向,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案例】做熟也要善于学习
方杰做奥普浴霸,大家觉得那么容易,好像是一蹴而就似的。其实早在澳大利亚留学的时候,方杰就有意识地到澳大利亚最大的灯具公司“LIGHT UP”公司打工。当时他还不懂商业谈判。他知道自己的缺陷,很希望学会谈判的本领。他知道他当时的老板是一个谈判的高手,所以,每当有机会与老板一起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他总是在口袋里偷偷揣上一个微型录音机。他将老板与对方的谈判内容一句句地录了下来,然后再回家偷偷地听,揣摩、学习,看看老板是怎样分析问题的,对方是怎样提问,老板又是怎样回答的。他就这样学习,几年以后也成为了一个商业谈判的高手。最后老板退休了,把位子让给了他。到了1996年,方杰差不多已经成了澳洲身价第一的职业经理人。然后他不想当打工仔了,想自己回国创业。方杰的奥普浴霸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做成的,方杰并不是一个天生的生意人。
在《科学投资》研究的上千个创业案例中,除有限的几个“新经济”的锋线人物,如上海易趣的邵逸波、深圳网大的黄沁据说是神童外,其他大多也就是如曾国藩所说的“中人之质”而已,并没有哪个成功者在智力上有什么出类拔萃之处,比如智商高到180、200之类的。相反,这些成功者有一个共通之处,就是都非常善于学习,非常勇于进行自我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