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春节,从春运到春晚,从鞭炮贺岁到匆忙拜年,我们如大树一样,在周而复始之中记录着自己的年轮,也只有坚强地生长,才能让自己得到世俗的认同。
春节原本是最具有传统内涵的节日,在转瞬之间除了一个旧夕,迎来一个新年。即使不是很情愿,都要无奈地去串亲访友,在热情中寒暄,即使仅仅是那几句简单的问候,即使如赶场一样,都要把采购来的拜年礼物一家家地分发下去。
蛇年春节之前,网络流行一段话:春节是啥?一个字:累。二个字:消费。三个字:大聚会。四个字:胡吃海睡。五个字:短信满天飞。六个字:大家拜年贺岁。七个字:鞭炮声震天欲碎。八个字:探亲旅游纯粹受罪。九个字: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十个字:长假放纵后还是回原位。十一个字:春节就是全民折腾运动会。
老辈人说,逢年过节,走动的都是钱。你走出去给别人拜年,把自己的礼物送出去,势必希望对方也反过来拜访你,也给自己一些礼物,否则就会感觉内心空落落的。从相反的角度看,你接到了对方的礼物与拜访,却没有任何回报,也总是会在内心失衡。
如果从所购买的礼物所花费的金钱数额角度看,自己所收到的礼物价值或者高于自己送出去的,或者低于自己所送出去的,前者就会有短暂的窃喜,而后者就会有淡淡的失衡,不管哪种情况,都会在随后寻找新的心理平衡点。根本上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收支相对平衡,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这种交换游戏就会继续下去。
即使财务上让自己取得平衡,从所耗费的时间成本的角度,就难以让自己平衡了。虽然此等算法颇有一些斤斤计较的嫌疑,但至少需要给自己一些理由,让自己在春节的人际交往之中,得到一些让自己觉得宝贵的收获,否则就是一种煎熬,快乐的成分自然会打折扣了。
过春节,你快乐吗?
我感觉,其实春节是有很多快乐的人,如果心态平和,也会让自己更多地感受到快乐的。
比如商家,至少相应的年货礼品之类的商品,是刚性需求;那些商品小到红包鞭炮,大到家电汽车都有一定的心理需求;比如餐饮,既然民以食为天,那么各种家庭聚会,宴请招待,也是必然要有的;比如旅游,既然平时难得几日闲,那么离开曾经熟悉的地方,去陌生的地方捕捉一些新鲜感,也是有必要的。
除了商家之外,除去世俗应酬之外的自我放松方式,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比如蒙头大睡,与一些知己把酒言欢,或者跟心灵相通的人一起品茗论道。
春节之中,最快乐的应该算是小孩子了,小孩子会比较快乐的原因很多,至少可以接受来自长辈的祝愿和红包;至少可以名正言顺地睡几个懒觉,也会比平时得到更多的宽容。
自从不再年幼,不再有理由得到压岁钱,春节对我们的快乐就渐行渐远了。虽然作为父母,也可以从儿女得到压岁钱与新衣服之类的收获之中有些许成就的快感,但那快感也是转瞬即逝的。因为别的孩子,家人与亲戚的孩子,也有权利得到礼物与压岁钱。
自己的子女所得到的压岁钱,从本质上并不属于自己,而仅仅是代为保管,就如那些在家庭之中传递的蛋糕、水果、烟酒之类的拜年货一样,结局或者是转送出去,或者是变质发霉烂掉,而真正进入自己口腹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的。
即使你把别人送给你的礼物笑纳并吃了,你出门去拜访别的亲友,还是不能空手,还是需要买新的,而重新去买,即使在平时都会比别人送来的所花的钱都要更高一些,所以从理财的角度看,把别人送给自己的礼物转送出去,不仅是在为自己节省开销,而且是在为自己拓展人脉,进行相应人际关系的维护。
亲人之间的互相问候,逐渐成为最让人头疼的事情,不仅如芒刺在背,更如骨鲠在喉。因为那更多的是包含殷殷期待,隐含着无形的心理压力,或者是让你感觉看不到终点的绝望。比如问你在哪儿工作呢?赚多少钱?有多少存款?买房没有?恋爱没有?结婚没有?有孩子没有?
如果你有了孩子,别人会问,孩子是不是很乖?学习成绩是好到让大家羡慕嫉妒,还是让自己无地自容?是更有明星风范,还是得到更多传统的精髓,似乎孩子已经成为彼此攀比,满足内心虚荣的重要因素了。
如果你的孩子足够大了,就会周而复始地重复前面的问题,有对象没有,在哪儿工作呢?买房没有?准备结婚没有,结婚的具体时间定了没有。
来自亲情的压力,让我们感觉焦虑与恐慌;让我们无处遁逃。越来越感觉,即使真情依旧在,即使传统很值得珍惜,但那种包裹着温情的咄咄逼人,似乎更像是尖刀,让人感觉残酷。
我们逃避的不是佳节,厌倦的不是传统,推卸的不是责任,而是人际关系寒暄里面的虚伪和负累。
想来,唠家常也只有这些内容了,诸如国际局势、宏观经济、产业动态、明星八卦都是空谈,跟自己一点儿干系都没有。而既然是唠家常,肯定都是跟身边的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与事件。也只有基于基本的亲戚与血缘关系,才会关心彼此的事情。即使是隐私问题,都会是彼此亲近的表现。
要谈业务就会变成商务的感觉,对亲情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要诉苦更是煞风景,因为新年也好,佳节也罢,都是让人开心,看到希望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这大概就是当下所倡导的正能量了。
如何应对温柔的逼婚?
其实从另一角度看,我们也可以为自己的状态而提出一些理由,比如单身会少很多烦恼,至少会更专注于做事。至少结婚之后,至少要多照顾几个人,在尽孝方面会考虑更多的因素。给社交更多的时间,就会给家人留得时间更少。
一旦生命中有了异性伴侣,就至少需要拿出一半儿去照顾对方的感受,有了子女,又需要把时间与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加上工作上的事情,家庭之外的各种应酬,能放在双方父母身上的时间与精力就更是少得可怜了。
假如依然是那种在同一屋檐下的大家族的结构,假如不是在奔波劳碌之中度过,至少还能让自己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最亲近的人。
自古儿女情长会导致英雄气短,在温柔乡之中往往是最为消磨人的斗志的。家庭在让人承担更多的责任的同时,却在消磨人的斗志,这之间的矛盾与纠结就是很多悲剧的源头。
人的生命其实是相当短暂的,把有限的生命放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所以心态平和远比愤青更重要,珍惜身边的人远比忧国忧民来得更重要,更会让自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