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眼里,印度就不是什么值得重视的对手,虽然印度至今占着中国的藏南,收留着达赖和西藏流亡政府。尽管印度国内一直炒作中国威胁论,把中国视为最大威胁和追赶目标,至今无法忘记1962年的惨败,但中国却一直对此不屑一顾。在印度核试验之后,中国加紧对印度的围堵和遏制,不但极力扶持印度宿敌巴基斯坦,利用印度的地区霸权主义和邻国的恐惧,逐步把势力伸进印度周边邻国尼泊尔、斯里兰卡、孟加拉,再加上中国传统盟友缅甸,中国对印度形成了“珍珠项链”的包围圈。中印之间关系充分反映了在国际政治中,地缘政治仍然是国际政治的基础构架。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但有了长足发展,国家整体实力和军事力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印度在90年代开始进行经济改革,逐步成为步中国之后,第二个高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并开始具有超过中国的可能。由于面临中国的围堵,印度利用和俄罗斯的传统友谊,不断快速发展军事力量,开始具有威胁中国安全的能力。随着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和印度最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印度开始成为美欧的宠儿。在今年中国对美、对日关系变坏的时候,印度趁机在藏南问题上不断宣示主权,并大肆增兵,中国在四面楚歌中,感受到印度的威胁。为了改变四面受敌情况,中国不得不步美、英、法之后,携重礼登门向印度示好。
一时间,印度从中国围堵和遏制对象,变成美国围堵、遏制中国C型包围圈重要一环,和强大力量。中国和印度这种围堵和被围堵角色的不断变化,十分值得中国反思。中国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在美国围堵和遏制下,感到重重压力,不得不在所谓核心利益上,委曲求全和不断退让,所以中国更应该理解印度的感受。另一方面,在美国强大压力下,中国也无资本再去插足南亚事务,围堵和遏制印度。毕竟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印度军事力量再强,也很难对中国形成有效威胁,中国大可谈化对印度发展军事的关注。既然中印之间领土问题一时难以解决,中国应该和印度达成“搁置争议、发展合作”的原则,除了保持和巴基斯坦的传统友谊外,尊重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从南亚地区全面撤退。我相信,只要中国有足够诚意,并赋予实际行动,印度会感受到中国善意。中印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之间的合作益处远大于对抗和领土之争。并且中国主动撤回对印围堵和遏制,尊重印度在南亚的大国地位,也会消减印度大力发展军事力量的冲动,毕竟印度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在发展经济道路上,还有很长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