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夫子祠安樂書书院的历史变迁


 

 

邵雍是伟大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易学象数学家、诗人和书法家。

 

伊川安乐佳城广场邵雍塑像:

 

 

他受到三位皇帝的赐封,宋哲宗赐谥康节。宋度宗赐封新安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之伯),康熙皇帝賜《学逹性天》。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道学五子,从祀孔子庙庭。邵雍是河洛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尤其是他的天根月窟二进位制象数理论,为后世电子计算机发明提供了数学理论模型,为世界科学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宋史·邵雍传》记:其先范阳人,父古徙衡漳,又徙共城。雍年三十,游河南,葬其亲伊水上,遂为河南人。《邵子家谱卷四》记载:邵雍三十岁时,随父亲邵古由辉县百泉迁到伊川神荫原(大莘店)隐居。将他的亲生母亲迁葬此地,遂安家落户定居伊川。邵雍父亲《宋隐君邵子启贤公讳古墓志铭》记载:见山川水竹之胜,人情舒遐,始得闲旷之地,架屋竹间,水流其门,浩然其趣,因自号曰伊川丈人。铭曰:世范阳,家伊川,神荫原,原西南。

 

 

邵雍与父亲邵古在大莘店居住了二十年,程夫子明道先生写的《邵雍先生墓志铭》,讲到邵雍一家刚到伊川的情况:始也,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人莫能窥也。先生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仕之过洛者,不至官府必至先生之庐

2013年9月,正在重修中的邵夫子祠的安樂書院大门楼:

邵雍对伊川神荫原大莘店这个竹林环绕,水流其门的新居处很满意,当时他尚未结婚,心想在伊川找个终身相依的伴侣生活一辈子,他在《伊川击壤集》《伊川吟》诗中写到:休嗟流年随逝水,但将清景逐闲情。山河天下从来广,日月林间长自明。幸有园林供笑傲,岂无诗酒乐升平。如何更得烟霞侣,好向伊川老此生

邵夫子与他父亲邵古创办的这安樂書院,在后来被称做邵夫子祠,在这个书院旧址发现有模印“安乐书院”四字的土坯。

安樂書院(邵夫子祠土坯字体复原)邵夫子祠安乐书院原址发现当年邵夫子讲学于家所写安樂書院字迹。邵雍所写安樂書院》四字,规整正楷、字体厚重大气,纯正不杂,不蔓不枝,不潦不草,真是文如其人,正人君子。由此表明,邵雍当年在神荫原安乐窝首创安樂書院,讲学于家,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名不虚传

 


邵雍把伊川神荫原大莘店这个新家称作安乐窝,他写有《观易吟》诗:庖牺大圣人,画卦传万古。阴阳变化机,乾坤为易祖。吾隐安乐窝,天地乃同伍。窥破圣贤心,恬淡自得所他说: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1929年在孟津朝阳海资村出土有邵雍为祖士衡写的墓志铭,落款是伊川邵雍書丹并篆盖,证实邵雍确实曾是伊川人:

   

邵雍在大莘店创办的安樂書院,与张齐贤在酒后创办的和乐书院,程颐在鸣皋创办的伊皋书院(伊川书院),是当时洛阳南部伊川的三大著名书院。邵雍在安乐书院写有《皇极经世》、《渔樵问对》、《观物篇》、《伊川击壤集》等历史哲学名著。随着历史的变迁,安樂書院变成邵夫子祠。

大莘店邵夫子祠在明清时期得到当时政府的修缮维护。明宣德三年(1428年),河南府左参政承宣布政使周鉴重修邵夫子祠堂并立石碑,其中记载“莘店为先生故里”。清朝康熙二十六年春三月,康熙皇帝书写《学逹性天》匾褒奖邵雍,并派钦差将此匾送到大莘店邵夫子祠。据北京国家档案馆清史馆存档资料记载:皇上御匾到洛,文武官员、缙绅士庶、跪迎郊外、欢传百里、送到嵩邑莘店镇邵夫子祠、钦差开御箱悬挂” 。

 

清末,有豪强恶霸刘宗汉,强行砍伐邵夫子祠内的一棵柏树自用,大莘店邵夫子社联合洛阳邵氏,将恶霸刘宗汉告到当时在开封的省府衙。省府判刘宗汉擅伐邵子祠堂柏树违法,由刘宗汉赔偿损失。此赔偿银两在大莘店村南置十八亩七分地,收入作为邵夫子祠开支费用,并立石公告,今后邵夫子祠一切事物由大莘店邵夫子社管理,其他外村人等不得侵占干预。

下图为2013年秋,伊川大莘古迹保护理事会、大莘店邵夫子社重修邵夫子祠安乐书院的大门楼,挖地基时,在东墙基边上挖到古柏树的树疙瘩,正是当年邵夫子办安乐书院在大门旁亲手所植柏树遗存。现已在原址暂时回填掩埋,待大门楼建好后,再请理出来,在原址建保护围栏和观赏亭,供游人观赏邵夫子在千年前所栽柏树的根

1927年国民政府建平等县,县政府占用大莘店村内邵夫子祠(安樂書书院旧址)。1932年撤平等县,邵夫子祠安樂書书院旧址改为村小学。1983年,撤销原大新公社,平等小学(邵夫子祠旧址)被平等乡政府占用。当时扒掉了皇极大殿和邵夫子大殿。1985年,由于平等村缺少学校,村里选址平等村西洛栾公路西农田欲建新学校,后此地建成了新的乡政府大院(现在乡政府所在地),腾出平等乡政府所占的邵夫子祠安樂書书院旧址,改为平等村小学。后来小学改为平等第二中学,又改为平等一中。

 20074月,邵雍后裔邵逸夫,派他的亲外甥姜廉清先生一行八人到伊川考察邵雍墓园和大莘店邵夫子祠,提出恢复邵夫子祠安樂書院。当时洛阳市委书记连维良批示由伊川县落实,县委书记娄会峰、县长公小平、副县长刘翠香接待姜廉清一行,答复尽快把平等一中从邵夫子祠中迁出。:

 

 

 

 

 

 

 

 

为了更好的发展教育,平等全村每人无偿捐出三厘三分土地,另建了一个三十多亩、六倍于原平等一中面积的新学校。2011年初,平等一中从邵夫子祠安乐书院旧址迁出,搬进新校址,新校址的土地现属于平等村的集体土地

 

原来平等一中在邵夫子祠安樂書院建的校舍,是全村各队老百姓和在外工作人员兑钱对物盖起来的,由于年久失修,很多成了危房,由邵夫子社组织维修。

 

 

为了更好保护古迹旧址,当地政府支持大莘古迹保护理事会和大莘店邵夫子社恢复邵夫子祠安乐书院的规划,委托由本村村民代表大会推选的专门管理委员会全权管理并受村委监督,对已成危房的旧建筑物进行必要的拆除。按历史资料记载,重修邵夫子祠安樂書书院的古建筑,力争恢复宋代伊川三大著名书院之一的安乐书院历史风貌,为伊川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增添高品位古典景区

: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原《人民日报》社社长、解放军中将邵华泽先生为洛阳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祠安樂書院题词:“大莘店邵夫子祠”。伊川大莘古迹保护理事会和伊川大莘店邵夫子社将此题词刻成二米四长的石匾,镶嵌到新修的邵夫子祠的大门楼正面上方。
:

 

 

 

============

附录:洛阳日报:北宋邵雍创设安乐书院 讲学于家著书立说(图)

北宋邵雍创设安乐书院 讲学于家著书立说
2013年10月24日
10:08 来源:洛阳日报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3/10-24/5418574.shtml




核心提示

  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易学家、历史学家邵雍,在伊川隐居30年,创办了安乐书院。这里不但是著名理学名家程颢、程颐潜心求学之地,而且也是邵雍传世经典《皇极经世》《观物篇》等著成之地。至明代,安乐书院颇具规模,成为当地莘莘学子求学的重要场所。新中国成立后,安乐书院原址先后成为政府办公场所和学校;2010年伊川县决定重建安乐书院。

  1 讲学于家

  乡里化之

  邵雍,字尧夫,北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出生。后为躲避战乱,举家迁往大莘店(今伊川县平等乡)居住。初到大莘店,全家住在茅草屋里,他亲自砍柴烧火煮饭侍奉父母,即使常常断炊,却怡然自得,自称“安乐先生”。

  在大莘店隐居期间,创办安乐书院,讲学于家,是邵夫子留给后人的巨大财富之一。正如宋代理学鼻祖之一程颢在其所作的《邵雍先生墓志铭》中所说的那样,“先生在洛三十年……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

  这段话说明邵雍在洛(包括伊川大莘店、洛龙安乐窝)居住30年……在家讲学期间,虽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但前来听讲的人越来越多,乡里被他教化,受到人们尊重。

  至明代,邵夫子所创办的安乐书院已颇具规模。据明代《李氏家集》记载:此时安乐书院的大门为先天八卦门,门匾曰“安乐书院”,门前有河流过。书院正殿为“皇极书屋”,屋内有邵雍像。院内有“击壤”和“弄丸”两亭,为研究学术的地方。另外,正殿后还建有邵氏灵迹(即邵氏祠堂),里面供奉着邵夫子的父亲邵古以及邵氏先祖。

2 著书立说 影响深远

  在安乐书院期间,邵夫子不但讲学于家,还积极著书立说,相继构思、完成了《皇极经世》《观物篇》等传世著作,阐述了他对宇宙本体等问题的看法。

  邵夫子在这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首先,作为易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周易》的太极思想,阐发太极、阴阳、神话原理,论定太极为宇宙本体,即太极为宇宙的本体,并用太极的自我运动,去解释宇宙万物。

  邵雍阐述的宇宙本体说,丰富和充实了中国思想史上的本体论,为朱熹论述“理一分殊”原理创造了思想前提,深刻影响了程朱、陆王两派理学家。

  其次,开创先天易数理论。他绕开《周易》的卦爻辞和《易传》的思想原理,始终把《周易》中的“数”,作为推衍天地万物之理的出发点,特别是他提出了《周易》六十四卦的新排序方法,这个排序的新方法遵循一个法则,当时被称为“加一倍法”。后来,他的这种学说传播到欧洲,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据此发明了二进位制,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最后,创立了新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在《皇极经世》中,他采用了独特的“元、会、运、世”方法,编撰了世界历史年谱,去诠释历史发展固有的规律法则。此外,邵雍还提出了中国历史演变的“皇帝王伯”四阶段说,打破了王朝史体系,按四阶段递嬗原理,编撰了中国历史年鉴。

  另外,除著有《皇极经世》《观物篇》等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著作外,邵夫子还著有诗集《伊川击壤集》,其中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一诗,一度成为伊川学堂里的启蒙教材。

3 乐天知命 内圣外王

  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在伊川闲居近30年后,邵雍迁往洛阳。这一年,他52岁。

  刚到洛阳时,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许多贤达名士亦退居洛阳。于是,他们时常串门游览,交往甚笃。邵夫子把自己住宅取名“安乐窝”,每天早晨焚香端坐,下午饮酒三四盅,吟诗自咏。

  据《宋史·邵雍传》记载:每年春秋两季是邵夫子外出游玩的日子,他时常乘着小马车,一个人牵着缰绳,随意之所好,走到哪儿算哪儿。士大夫们听到他的马车声,便争相迎接。有人甚至另建房屋给邵雍居住,以恭候他的到来。

  公元1077年,邵雍因病去世,被葬在离安乐书院不远的卧龙山之阳,后人把邵雍墓园称为安乐佳城。由于他在理学上的巨大成就,程颐用“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雍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雍其人。

  正因为此,邵雍与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四人并称为“北宋五子”。


2011年10月13日邵雍千年诞辰纪念盛典安乐佳城邵雍塑像

 

4 重建书院 以继学术

  自邵夫子创设开始,安乐书院一直是当地莘莘学子求学的重要场所。

  至清康熙年间,一位西方传教士说中国有两位能“识破天机”的圣人:一位是始创八卦的伏羲,另一位是画出《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的邵雍。闻此,康熙曾为邵夫子题写“学达性天”御匾,并委派钦差送到安乐书院。

  清末民初,随着新式学校的发展,安乐书院被改建成新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安乐书院被改为政府办公场所,后又恢复为学校,仅存清代建筑邵夫子祠3间和几块碑刻,祠内供奉邵雍像。

  为传承先哲学术思想,从建2010年起,伊川县平等乡决定重建安乐书院。按照规划,将逐步恢复书院大门、皇极书屋、大殿、天根轩、月窟轩、击壤亭、弄丸亭等,以弘扬邵雍易学思想与易学文化。

  截至目前,安乐书院大门已基本完工,其他工程正加紧推进。


伊川大莘店邵雍故里安乐书院及周边规划示意图

:。

伊川大莘店的安樂書院旧址,就是邵夫子讲学于家的所在,位于洛阳龍門南二十多公里的伊川县平等(大莘店)村。此处东临洛嵩古道,南临秦楚古道,正是邵雍所说的“道路边”(邵雍在《伊川击壤集》“昼诗中写道:梦里到乡关,乡关二十年,依稀新国土,隐约旧山川。觉来犹在目,人家道路边”。诗中的新国土,是指新城故国,伊川在秦汉时称作新城,后来宋度宗追封邵雍为新安伯,意思就是说邵雍是新城故国安居乐道的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