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国际储能产业重点新闻盘点


 中国储能网讯:1、美研发生物燃料电池 为昆虫间谍提供持久电力

 
    据英国《每日邮报》1月12日报道,美国一所大学日前成功研制出一款可植入昆虫体内的生物燃料电池,为美国五角大楼所资助的“机械昆虫”研发项目提供了重要支撑,美国距打造出能投入实战的昆虫间谍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新近研制出的这款生物燃料电池可完全依靠昆虫体内的化学反应来为昆虫身上的电子附件提供电能,供电时间可达数日。甚至可以说,只要所植入的昆虫生命未息,电池就工作不止。
 
    2、纳米电极用于钠离子充电电池
 
    阿贡国家实验室研究小组的方法是通过使用纳米材料取得钠离子夹层。这种材料具有二维层状结构,可调层间距能适应很大的体积变化。对位和原位(Ex situ and in situ)同步特性研究表明,钠离子吸收会诱导组织化的整体钒(vanadia)结构,同时呈现层间长程有序(long-range order)。钠脱出夹层后,这种长程有序也消失,而层内结构仍保存着。因此,诱导排列纳米材料,在操作中(operando)会取得尽可能高的电极容量,这是因为可优化平衡静电力。改进弹性和卓越的长期稳定性,这样,这种开放式框架结构就制成双层五氧化二钒,成为一种合适的正极材料,可用于高能量密度的钠充电电池。
 
    3、2000万美元助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提升
 
    瑟斯汀X公司(SustainX)在新罕布什尔州(New Hampshire)西黎巴嫩(West Lebanon)获得2000万元美元的风险资金,用于大规模测试它的压缩空气储能(compressed-air energy storage)技术。 这项技术可以更广泛地使用压缩空气存储,这反过来又使可再生能源更具吸引力,因为它可以使风能夜间发电,存储到白天,因为白天需求更大。如果成功,这项技术可以减少需要建立的天然气发电厂,同时供应高峰电力需求。
 
    4、英国科学家研发最高容量锂电池
 
    英国帝国学院(Imperial College)校办公司耐克森公司(Nexeon)成功生产出一种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具有世界最高的容量,这是就它们的尺寸而言。由于采用了耐克森公司的硅阳极(Silicon anode)技术,这种电池容量为3.2Ah,高于市场上可买到的最好的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即容量在2.5Ah~3.1Ah。这项突破会使消费类电子产品具有更长的运行时间,使电动车辆具有更大行驶里程
 
    5、美国政府宣布助资4300万美元发展储能技术
 
    奥巴马政府宣布加强能源安全多项新举措,能源部先进能源研究计划署(ARPA-E)将资助4300万美元用于储能技术,主要资助两个项目主题:(1)3000 万美元用于“储能设备先进管理和保护”(AMPED)项目,开发先进的传感和控制技术,以大幅提高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性能和寿命,涉及领域包括交通能源和电网等。(2)1300 万美元用于小企业创新研究(SBIR)/技术转移(STTR)项目,研究领域包括:开发低成本、电网规模储能技术,特别是用于配电系统,支持电动汽车的高普及率和快速充电需求;计量应用的低成本消费侧储能技术;新电池化学性质研究;新电池架构;电力储存系统创新设计。
 
    6、新型锂电池可将光伏系统储能效率提至95%
 
    英国南安普敦大学(UniversityofSouthampton)和REAPsystems合作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锂电池,作为光伏系统的储能装置,储能效率可提高至95%,可大幅度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 目前,大部分光伏系统还采用铅酸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但相比而言,磷酸锂铁电池替换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包括提高储能效率,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单位成本等等。该类型锂电池用作储能装置,可把能源效率提高至95%,远超过传统铅酸电池的80%,并且拥有1600次充放电使用寿命。
 
    7、美“光伏综合电力储能系统”获200万美元资助
 
    美国赛康科技(SatconTechnologyCorporation)、美国锂离子电池制造商A123Systems、美国可再生能源服务公司(RenewableEnergyServices)与萨克拉曼多市政事业部(SMUD)获得加州能源委员会授予的200万美元项目资助,该项资金将用于储能技术的开发,从而有助于减少可再生能源发电间歇性现象的发生。据预计,这套储能系统将能“利用高功率、高压的Satcon电池功率调节系统(SatconSpectrumPCS),从而稳定电压、控制频率,并且在电网不稳定的情况下(包括停电)使光伏电站持续运行。
 
    8、Ener1将与GTES合作开发锂电池分布储能系统
 
    美国锂电池储能解决方案领先企业Ener1将与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下属的联邦电网公司(FGC)全资子公司俄罗斯移动运营商GTES合作,开发锂电池分布式储能系统。该项合作隶属俄罗斯国家电网现代化改造项目。在此合作协定的主导下,Ener1已经制造出两套分布式储能系统,并已经通过KEMA(KEMA 是电力和能源行业测试和认证方面全球公认的领导者)的测试认证。第一套系统已经运至索契,目前正在进行安装、测试的相关工作,目的是为2014年冬奥会提供应急后备电源支持。另外一套系统将会运至圣彼得堡,并在今年晚些时候安装调试。
 
 
    9、世界最大的32兆瓦锂电池风电储能项目投运
 
    AES风电和AES储能公司27日联合宣布其位于美国西佛吉尼亚州Laurel山区的风电储能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该电池储能系统规模为32MW,匹配98MW的风电项目。这个32MW的储能项目是目前世界上锂电池应用于新能源储能的最大项目。该项目的业主方为美国区域电网运营商PJM公司。 该风电场安装了61台GE产1.6MW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97.6MW。储能电池由A123公司提供,总容量为32MW。该风电储能项目每年将为该地区稳定供应260000MWH的零排放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
 
    10、英国ETI启动能源储存项目
 
    总部位于英国的能源技术协会(ETI)就启动了一项能源储存项目,为设计一个可在11千伏配电网以500千瓦规模持续储存电力4小时的能源储存装置征求新技术和建议。ETI表示,能源储存技术在确保未来能源体系安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次能源贮存设备的研发,他们希望能够广泛征集各大公司以及研究机构的建议,并希望能够借这次机会推动能源贮存技术的发展。
 
    11、硅纳米孔提升锂离子电池容量
 
    美国德克萨斯州莱斯大学和军火制造商洛克•马丁的研究人员日前联手开发出了一种通过硅增加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新方法。 普通的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均是用石墨制成,一般情况下,每克用碳制成的阳极材料可储存约300毫安小时的电力,而硅储存电力的能力大致是碳的10倍。但硅也有一个致命缺陷,即在锂离子电池使用的压力状态下会产生裂缝。赖斯大学的研究人员用了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技术,即在硅晶片表面做出微米大小的孔。这些纳米孔宽1微米,长度在10微米到40微米之间,制作工艺比生产硅纳米线更简单,当硅晶片的两侧使用正极和负极,然后在氢氟酸溶剂中浸泡后即可形成。
 
    12、美国科学家研制出单界面储能材料
 
    美国莱斯大学研究人员在石墨烯薄片上快速生长出碳纳米管,长度可以达到120微米,以形成大量的表面积,看起来类似超级储能电容器。研制的这种无缝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或可作为最好的电极界面材料,在诸多储能和电子器件得到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