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乒乓球失去世界
于 2005-05-08 20:36:57.0 发表 《新华网》《发展论坛》
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十八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中国队包揽五枚金牌而胜利结束。但这次比赛已很难吸引国人的目光,网上的评论也很少,因为随着比赛的不断深入,赛场上留下的外国人越来越少,中国人打中国人的比赛越来越多,甚至让人产生出不是世界大赛而成了国内比赛的错觉。混双比赛,中国队包揽了前四名;女子单打决赛在中国队间展开,前四名中有3名中国队队员,另一名是中国香港选手林菱;女双比赛前四名中有3对中国选手,另一对为中国香港选手张瑞/帖雅娜;男双比赛前四名中有三对中国选手,仅有1对德国选手,好在决赛在中国队与德国队间进行;男子单打前八名中外国选手只有三名,好在两场半决赛在中国队与外国队之间展开。由于在男子的比赛中有外国选手参加的比赛较多,中央电视台转播比赛的节目主持人就为比赛将更为精彩而抑制不住兴奋。与此同时,留下来报道比赛的外国记者却越来越少,随着他们国家的运动员结束比赛,他们国家的民众希望了解比赛进程的热情也基本结束,外国记者也就提前结束的自己的使命。
这样的状况也不是今天才出现,早几届的世乒赛上就出现了“世界打中国”、“中国打世界”的说法,如果这样的场面都不能维持,而是中国不但越来越多的包揽冠军,甚至越来越多的包揽前几名,让乒乓球比赛成了中国人的自弹自唱,我真有点担心这项运动还具不具备世界性,还能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其实老是中国人得冠军,比赛失去了悬念,在不能吸引世界的目光的同时,也不会吸引中国人的目光,中国人也早已失去了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的兴奋,认为获得冠军是意料中的事,得不到冠军也不会让人感到失望,总觉得早该让外国人得了。
为了不让乒乓球比赛失去世界性,必须让乒乓球比赛重新走向世界。这么多年来世界乒乓球协会不断对比赛规则进行改进,其目的也是要让乒乓球比赛继续保持精彩,能吸引世界的目光。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我们也必须为保持乒乓球运动的精彩,促进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的发展多努力。首先,要大量输出我国的一流教练到更多的国家去当教练。我国的许多弱项在外国教练的训练下不断进步,女子曲棍球在南朝鲜教练的带领下还打入了奥运会决赛。国外需要我国的乒乓教练时我国也应尽量满足;二是中国乒乓球协会应有计划地鼓励一流队员到国外去打乒乓球职业赛,像姚明到美国去打NBA,可增加我国与外国的交流,增加我国的影响,还能为我国挣到外汇;三是鼓励外国青少年到中国学习打乒乓球,这不但可提高乒乓球技术,还可了解中国文化;四是国家要减少对乒乓球的投入,由于采取前三项措施,乒乓球可大大增强获得经费的能力,国家可以将节约的投入用于发展其他我国还薄弱的项目,包括多请外国教练。
我认为,乒乓球的每项世界大赛中,中国队都有队员有能力打入决赛和外国队员进行争夺冠军的比赛,有能力获得一半左右的冠军,这就既保持了乒乓球作为我国国球的地位,也可让乒乓球比赛保持精彩的魅力,让乒乓球运动更好地吸引国人和世界的目光,让乒乓球永远获得世界人民的喜爱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附:
谢谢您的阅读, 您是本文第 880 个阅览者共获得33条回复
其中作者的回复如下:
作者的回复之一:
感谢这么多朋友看我的帖子并给我回复。
要说我对体育并没有专门的研究,我写这篇感想也可算是五一节期间偶尔看比赛转播时受到启发而写:例如,转播主持人说,旁边转播的外国记者越来越少;有外国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就兴奋地预测比赛会更加精彩;中国观众在中国运动员与外国运动员比赛时指责裁判对外国运动员不公,等等。
我写文章的出发点,就是想让比赛更吸引人,并没有指责取得冠军也错了的意思,也没有说取得冠军不是刻苦训练的结果。但同时也不能认为我国没有取得冠军的项目就没有刻苦训练,也不能说外国乒乓运动员没取得冠军就没有刻苦训练。
有的网友的回复也提醒了我,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员(还有其他运动员)究竟算是业余的还是专业的?乒乓球运动是否该区分业余的和专业的运动员进行比赛?我国的乒乓球像NBA一样走产业化的道路能否走通?我国的竞技体育究竟应由政府投入还是该由社会投入?………为我国的世界冠军的商业价值的归属而闹纠纷的事件也一再提醒我们,有些问题该好好研究了。
如果乒乓球真要像NBA一样走产业化的道路,确是非好好向NBA学不可,说到底如何让比赛吸引观众。要说NBA刚进入中国,其精彩的比赛确实吸引人,包括像我这样不太喜欢运动的人。但看多了,也觉得就是扣篮呀、妙传呀、速度呀、力量呀,周围大多数人也感到没多少新鲜感了。但现在不一样,主要是看姚明。有人曾评论,输出姚明到NBA打球,是我国最大的一项出口业务,记得说是整个合同期可赚三亿美元(不一定准确)。但没人算这个账,由于姚明到NBA打球,我国转播比赛又要多花多少外汇。我估计还是美国人赚得多。我们的乒乓球比赛想赚世界的钱,就更不能失去世界。
实际上我的观点与国际乒联的观点比较一致,就是不能让比赛一边倒,总是中国胜利。没有对手的比赛还叫比赛?我们不能认为国际乒联老修改规则是压制中国,他们还是想让乒乓球更好地在世界发展。我只是想提醒,我们主动来改变这种没有对手的现象更好。而且我们主动,我们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所以我提的输出输入办法,也多是可以获得经济利益的办法。
中国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还有没有新鲜感,只需要与刘翔获得冠军国人的兴奋相比,大家就清楚了。
作者的回复之二:
没对手确实怪不着谁。
我的想法是有对手更好,没对手可以培养对手。我们引进了大量国外的各方面技术,我们有这么好的乒乓球技术也可以输出嘛,既可以获得收入,又可让比赛更精彩从而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作者的回复之三:
就是要达到使竞争更激烈,更吸引人。
作者的回复之四:
真不愿意看到乒乓球发展成中国足球的状况。
作者的回复之五:
我也为中国乒乓球自豪,除此之外,我还想得更长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