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铁产量谈到计划生育


9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刊登了一篇题为《河北瞒报钢铁产量5000万吨 重点钢企产量超全省》的报道说: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原冶金部副部长吴溪淳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组织的“2012中国钢铁技术经济高端论坛”上公开表示,“去年我国粗钢产量实际已超过7亿吨,约为7.3亿吨。”这一数据高于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8327亿吨。多出来的近5000万吨粗钢产量从何而来?吴溪淳表示,“河北省上报的数据再次低于其实际产量。”
 
看了这篇报道,我想起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我读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课文节选自毛泽东在1956年8月的讲话稿,其中有一段话是:“美国只有一亿七千万人口,我国人口比它多几倍,资源也丰富,气候条件跟它差不多,赶上是可能的。应不应该赶上呢?完全应该。你六亿人口干什么呢?在睡觉呀?是睡觉应该,还是做工作应该?如果说做工作应该,人家一亿七千万人口有一万万吨钢,你六亿人口不能搞它两万万吨、三万万吨钢呀?”可见,当时毛泽东是非常希望中国大量增加钢铁产量的。
 
为了大量增加钢铁产量,1958年8月举行的“北戴河会议”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主要步骤,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经过突击蛮干,1958年12月19日宣布,提前12天完成钢产量翻番任务,钢产量为1108万吨,生铁产量为1369万吨。实际上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所炼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为什么毛泽东在1958年要搞“以钢为纲,大炼钢铁”运动呢?毛泽东在1958年10月2日接见东欧六国代表时说:“世界上就有这么蠢的人,象我和我们这些人,这么多年就不知道以钢为纲,今年我们才知道这一条。你把钢铁搞起来,其他东西都可以跟上来。”
 
后来的事实证明,“以钢为纲,大炼钢铁”运动才是真正愚蠢的事。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并没有像1958年那样搞轰轰烈烈的“以钢为纲,大炼钢铁”运动,然而钢铁产量迅速增长,1996年钢产量突破1亿吨,2011年粗钢产量超过6亿吨(如果考虑到瞒报产量的因素,实际钢产量还可能超过7亿吨),高居世界首位。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虚报钢铁产量,如今却要瞒报钢铁产量。无论是“虚报”还是“瞒报”,都是在政府采用行政权力干预经济时才会出现。在完全的市场经济下,一般不会发生“虚报”或“瞒报”钢铁产量的情况。
 
不但中国的钢铁产量数据存在“虚报”或“瞒报”现象,而且中国的人口数据也存在“虚报”或“瞒报”现象。举例来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胎化”政策在农村遇到很大阻力,在高指标的压力下,不少地方瞒报出生人数。1983~1985年,国家统计局曾公布过的总和生育率都低于更替水平,分别为1.96、1.96和1.94;自然增长率分别为10.07‰、9.14‰和8.06‰。可是事后证明:此间的历年总和生育率却为2.42、2.35和2.20;其自然增长率历年均在12‰左右。
 
然而,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住房产业化、医疗产业化和教育产业化的大力推行以及大批农民进城打工,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急剧下降。从1991年起,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世代更替水平以下。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生育水平如此之低,证明计划生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那么计生委应该对这个数据满意了吧?非也!因为1.22属于超低生育率,使得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失去了依据。国家计生委政策法规司司长于学军就说过:“如果生育率是1.2,中国就不用搞计划生育,就不用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了”。所以,计生委不承认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总和生育率数据,并把这个数据调高到1.8。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18,但计生委也不承认这个数据。种种迹象表明,计生委打算把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总和生育率调高到1.6,理由是“低龄组小孩可能漏报,而中高龄的妇女可能重复统计”。然而,如果中高年龄组的妇女可能重复统计,那么中高年龄组的男子也可能重复统计,这样,人口总数难道不会重复统计?我认为,只有当人口数据与部门利益相脱离,才有可能收集到准确的人口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