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议大林业——飞播最好是商洛


  7月30-31日曾到商洛考察、调研与学习。两天内,先后去了商南、丹凤、山阳三个县。看了产业,看了森林公园。当然,了解最多、最深入的,还是有关飞播的情况。当时,我得到最深刻的印象是:飞播最好是商洛,陕西飞播看商洛。这个印象形成后,我问随行的飞播站同志:“飞播最好是商洛”如何?我没有想到,得到的回答是“这如同秦岭最美是商洛一样”。我说,反了反了,逻辑关系反了。我强调:正常的逻辑关系应当是,因为多年坚持飞播,飞播造林成效显著,这大大提升了森林覆盖率,所以现在的商洛人才自信地的喊出“秦岭最美是商洛”的宣传口号!

  1990年的秋季,我还在省农业厅办公室工作的时候,曾作为等待提拔的干部在丹凤县扶贫蹲点半年。这半年的蹲点生活,使我对商洛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至现在,还时常唤起当年的记忆:山大沟深,交通闭塞,灾害频繁,人口稠密,生活艰辛。出路在于开阔视野,眼睛向外,转移人口,让山林休养生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次到商洛的感觉真好,商洛城乡面貌变化真大。从西安到商洛,原来需要四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两个小时,大部分县进入了“高速”时代。在高速公路两侧,建起许多漂亮的新房子。初步富裕起来的商洛人,对于未来充满了渴望、充满了信心。

  在商洛的学习调研结束之后,按照我的要求,飞播站的同志收集了一些关于商洛飞播情况的资讯。这些资讯显示:在解放前,商洛森林资源相当贫乏。新中国成立以后,商洛人非常重视森林恢复与重建工作,利用一切方式造林绿化。目前,全市现有林业用地2404万亩,占国土面积的81.82%,其中有林地1822.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4318.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3%。由此,“秦岭最美是商洛”方有坚实的森林生态支撑。

  根据飞播站同志提供的材料介绍,1956年广东省吴川县开展飞播造林试验。1958年陕西开始展开飞播造林试验,1969年全省飞播造林技术趋于成熟。商洛市飞播造林后起于1975年,至今坚持飞播造林38年,累计完成飞播造林720万亩,已经成林和可望成林310万亩。飞播造林面积、成林面积均占全省五分之一。飞播造林为全市森林覆盖率贡献了10个百分点。而全省飞播造林对森林覆盖率的贡献是3个百分点。商洛飞播造林对森林覆盖率贡献是全省最大的一家。

  这里讲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商洛有一个有名的山系叫做“流岭”。流岭横亘商洛东西,处在商州、山阳、丹凤3县区交界地带,东西长约130公里。资料显示,实施飞播造林前,流岭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0%,可以说是满目荒山。1976—1985年,商洛将流岭划分为33个播区,一次实施飞播造林145万亩,成林达到了110万亩。流岭的山绿了、水清了,鸟兽回来了。在商洛学习调研期间,我专程到流岭考察。通过考察学习,我深感,商洛飞播工作确实搞得好,成效也好,其中“流岭”就是典型代表。现在的流岭,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当年,为了这些林子更好的发展,当地政府与农民协议,设立了一个“股份制林场”。这个林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开展飞播林抚育与经营。如果说陕西飞播看商洛,商洛飞播就得看流岭。

  除了流岭100万亩飞播林基地,在商洛的镇安、柞水、洛南等县,也形成了不少成规模的飞播林基地。有的几万亩、有的几十万亩。这些飞播林,在水土保持、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也许,再过若干年,全国有条件飞播的区域不多了,飞播将成为过往的历史。停飞,这是迟早的事情。到那时,飞播林就具有了纪念意义,也就具有了文化价值。所以,我建议在流岭地区设立一个“飞播森林公园”,打造全国以至于全球飞播文化基地。在这里,向我们的后人讲述:在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他们的先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飞播事业,勾画出一幅有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森林文化。

  在飞播造林行内流行“一分造、九分管”的说法。从种子落地成苗直至长成健壮幼树,最少要经过五年时间。期间,除了受灾害性自然因子影响外,还有可能受到人为因素的破坏,所以播后实施封育管护至关重要。落实管护工作离不开飞播当地群众的广泛参与。所以,飞播造林不光是工程对的事情,需要发动当地群众参与。也就是要做好群众过,让飞播造林深入人心,让老百姓爱护、管护飞播林。进入商洛地界,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各式各样的飞播造林宣传标语。飞播标语,有的写在宣传设施上,有的写在桥梁支撑柱上,有的写在岩石裸路处,有的写在老百姓墙上,可谓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据市飞播站的同志介绍,每年飞播施工结束后,他们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刷新这些标语,让群众知晓当年播区范围,让千家万户成为飞播林守护者。宣传深入人心,确保了飞播造林的成效。

  从组织管理,到技术推广,再到飞播成效,商洛都堪称是全省飞播造林的一面旗帜。商洛市飞播造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市上有飞播站,六县一区都有专门的飞播造林工作机构。29多年来商洛飞播造林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为飞播造林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市飞播造林技术人员达到47人。由于长期坚持从事技术工作,形成了一批业务过硬的技术骨干。有一个叫汪登社的同志,他是商洛市飞播造林管理站的站长,也是三级正高技术职称。这次见到汪登社时,他已经开始申报二级专业技术职称。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汪登社为飞播事业呕心沥血,不断扩大的飞播面积是对他工作的回报,不断晋升的职称也是另一种回报。

  商洛飞播造林成效与商洛人的吃苦精神密不可分。有人说飞播是靠天吃饭,也有人说飞播是粗放造林。但是在商洛却全然没有这种感觉。在商洛,飞播造林的每件事都具体而精细,都极具责任感。除配合全省开展推广试验工作外,商洛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富有成效的飞播试验研究。比如,商洛GPS导航技术应用研究、飞播林抚育间伐及综合利用示范、黄连木人工点撒播试验等等。抚育与经营是飞播成林后必须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深化研究这个问题,商洛市在丹凤县展开了飞播林经营管理研究和试点工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行股份制经营思路,建立股份制飞播造林林场,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股份制林业经营模式,妥善解决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责、权和利关系,调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森林经营积极性。群众开展森林抚育如同在田间务农一样,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此外,商洛还是全省飞播机场服务最健全的市。并且,按照新制定的规划,商洛飞播机场将结合通用航空发展,开展航空旅游、培训等业务。如果将这些服务于飞播森林公园相结合,相信一定能够打造出一番新天地。

  商洛市是国家林业部、计委、财政部、民航总局、空军授予的“全国飞播造林先进单位”。并因飞播工作成效显著,多次获得了省级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