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的路还很长


  其实说起中国的航母来,虽然这一次是中国首次确定成军的一艘,但是其实中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注意到这个事情了。航母很多国人眼里,也已经不在仅仅是一件武器装备,而成为了大国的图腾。如果追溯起来,这个图腾从墨尔本号的拆解就开始了,当时是1984年,再到后来的明斯克,基辅号,其实还是接触了不少的航空母舰的。但是由于战略思想的缘故,明斯克和基辅有些另类,并不是很值得借鉴,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买回来却没有改装的原因。墨尔本号好一些,但是毕竟太旧了,也没有使用价值,所以用来学习和了解系航母的结构还是有点意义,拆了也不可惜。放眼世界,瓦良格算是苏联比较成熟的技术了,而且是办成品,还比较新。再加上小瓦在乌克兰,买起来也没有什么政治阻力,所以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选择了。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当时买回来的时候也是说买废铁的,不让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中国官方还信誓旦旦的说这个是用来做海上酒店的,回来后就没有了音讯了。不过这个也无所谓,政治和军事本来信奉的就是兵不厌诈的道理。当然,这个说远了,其实瓦良格虽然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但并不是说没有问题,比较西方国家来说,毛子在这方面的技术还是欠缺的,虽然也搞了好些年,但是真正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库兹涅佐夫号,而且还没有弹射器。估计最后瓦良格也不会有,毕竟这个也是个大工程,在解决有无问题的时候没有必要费那么大的劲。

  说了这么多历史问题,再说说装备的必要问题。其实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我还是比较支持的,但是从分析角度上看,觉得航母不一定是中国海军最好的选择。选择一样武器其实要看很多因素,其一就是现实威胁,例如巴西空军周边都没有像样的空军,所以他对高技术战斗机的需求就不大。中国周边虽然也有几艘航母,其实都不是很成气候,而且中国海军现在面临的最大公认的问题是台海问题和岛屿问题,而且岛屿问题面对的都是小国,就算是有航母的泰国,印度也远没有形成很强的战斗力和威慑力,中国海军基本还是应付的来的。当然,印度还是有一定威胁的。所以,中国发展航母解决各有无问题有点必要,寄托太多的想法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其二要看准备的技术成熟程度,航母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仅是航母本身复杂,牵扯到的舰载机,配套舰艇也很麻烦。技术上问题就够多了,使用上的问题和人员的素质问题就更多。这一切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弄一艘回来练练手也是有必要的。其三要看需求程度,众所周知,航母是典型的进攻性武器。而中国海军现在面临最大的确是投送问题,无论是岛屿争夺还是台海问题,投送能力都是摆在第一位的。而且直通甲板的大型登陆舰本身就具有航母的很多性质,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日本就是这么做的。所以,觉得其实瓦良格最终的定位只能作为一艘解决有无问题和训练性质的航母。通过瓦良格来学习航母的技术,完善相关的配套技术。而大型直通甲板的登陆舰似乎多中国海军更具有实际意义。个人所见。所以,有这么样的定位作为前提,对瓦良格也就没有必要有太高太多的期望了。

  对于舰载机,这个是现在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其中歼十五很热门。但是个人觉得他并不是很合适。自从雄猫退役以后,全世界就只有苏33一种重型舰载机了,当然说起来全世界的舰载机也就那么几种而已。所以说用重型机上舰风险大不说,也不存在什么现实威胁,没有必要。歼十受到机体结构的限制上舰很难,但也不是不可能,F8也是下身进气,也上舰了,而且作为国产战机,还是有可能的。山鹰则是可能性比较大了,毕竟周边使用的都是鹞式,这个老爷飞机飞了那么多年了,而且受到垂直起降的影响,性能一般,山鹰对付它还是有余地的。而且作为教练机,也很符合对瓦良格的定位。不过在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什么事情都是可能发生了。上不上的了,最后还是看决策者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说了这么多,还是那么一句话,有一艘航母固然是应该高兴的事情。但是拥有一艘并不是说就能用好一艘。这条路还很长,需要一个漫长的熟悉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