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G翻身
苦撑多年,欧洲的3G终于驶入了快车道。
这一年,欧洲3G用户规模赢得了快速突破。以沃达丰意大利公司为例,3G渗透率从2005年年初的4.1%增加到了2006年年初的10.9%。伴随着终端低价化、业务丰富化以及创新商业模式的运用,使得欧洲3G客户群终于开始面向中低端的规模化拓展。此外,3G数据业务的使用开始大幅度提升,以和记电讯为例,其2004年6月数据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为15%,到年底增长达到21%。作为欧洲3G市场的长期坚守者,和记电讯的3G业务发展模式成了整个欧洲3G市场的标杆。如在不同的国家,和记电讯为不同国家的用户提供针对当地用户习惯的体育视频娱乐服务。例如在英国,从2006年6月5日开始针对移动电视用户推出首个授权移动通信网络播出的体育节目,跟踪报道2006德国世界杯以及全年重要赛事;在澳大利亚是板球比赛项目;在瑞士以冰球比赛为主。此外,随着移动音乐业务在全球范围内被追捧,和记电讯也于2005年在英国等地推出了移动音乐下载服务,截至到2006年3月,3UK下载音乐服务的每月销售量突破200万首,增长率超过53%,销售量为英国运营商之首。此外,3UK的视频短片销售量也在不断增长。2006年3月,3UK击败了Napster、Yahoo、Vodafone和Orange等几家强劲的对手,获得了“最佳数字音乐服务”奖。Vodafone、德国电信、意大利电信和西班牙电信等不少移动运营商也紧随其后推出了类似的各种不同品牌的3G服务。2004年5月,沃达丰发布了基于3G网络的“Live”业务品牌,该业务品牌致力于让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收、发送彩色图片以及获得所需的各种资讯和娱乐内容。
这一年,2006年4月,日本软银以约150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Vodafone KK 97.7%的股权。至此,日本软银终于踏入全业务运营商的阵营。通过该次收购,公司至少实现了两方面的突破。一是企业规模有了质的跃进,从2006上半财年的表现来看,并购Vodafone KK给软银带来的新增收入接近宽带与固网收入之和的两倍。二是公司的市场地位有了大幅提升,公司年收入规模达到200亿美元,这已与市场第二大运营商KDDI(261亿美元)相差不大。在二十一世纪前十年,通过使用并购手段实现企业超常规发展并赢得全业务运营能力,已经成为电信巨头们的基本商业常识,意大利电信回购移动子公司的全部股权,AT&T收购BellSouth从而完全拥有Cingular等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一年,在美国的三重点播博弈中,电信运营商感受到了来自有线电视运营商的强大压力。三重点播对有线网络公司的ARPU 值提升贡献良多。Cablevision是美国较早提供“三网融合”业务的有线网络公司,它从2004年就开始在其最重要的本地电视市场---纽约提供VoIP、高速数据业务、数字电视以及基础有线业务在内的融合服务。这一举措取得了成功,其第四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已有25.6万用户使用Cablevision“三网融合”服务。和Cablevision一样,华纳有线的三重点播业务包为99元/月,其第四财季报告显示,Cable Modem、有线数字电视、VOIP和基础有线用户都达到近几年的高点。为应对有线电视服务提供商的进攻,电信运营商推出了很多针锋相对的服务,如大力推广 IPTV业务,甚至不惜绕道与卫星运营商合作。此外,电信运营商还普遍降低了宽带业务的价格,AT&T将宽带接入的费用降至14.95美元/月之后,又进一步降低至12.99美元/月,Verizon等电信运营商也采取了降价策略。但即便如此,电信运营商仍具有一些明显不利的因素,由于高端视频业务如高清电视、VOD 需要运营商具备足够的带宽资源,而电信运营商以DSL为主的网络状况很难应付,而大规模铺设光纤到户所需的巨额资金,在财务上对电信运营商构成了很大挑战。在美国三重点播博弈中,有线电视运营商明显比电信运营商更占上风。
这一年,中国电信行业的关键词包括:TD-SCDMA、农村信息化、Web2.0、IMS、风险管理与内控、精确管理、P2P、FMC、博客、搜索引擎、即时通信、Web2.0。这一年,互联网的能量进一步迸发。2006年2月13日,徐静蕾博客点击量达到一千万,并预计将在2006年冲破点击量1亿,成为最大的个人媒体平台。在被称为网络视频元年的2006年,尽管没有一家视频网站真正成为Youtube第二,但互联网视频应用的爆发,使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越来越多地被BT、电驴等视频P2P业务所占据。这一年,移动互联网初现峥嵘,3G门户网为代表的WAP门户和CGOGO为代表WAP搜索风生水起。
2007年:转型攻坚
转型注定是艰难而充满坎坷的。
这一年,德国电信的日子很不好过。从财务角度看,2005年以后的利润逐年走低,2007年前三季度利润同比下降67.4%;收入增幅逐渐走低,2007年前三个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8%,为历年最低增长率。从客户维系的角度看,固定用户流失速度过高,2005及2006年,德国电信共流失356.6万固定电话用户,其中2006年流失用户数比2005年增加近35%。德国电信虽然推出了套餐降价等措施,但仍未能阻止用户的流失。受固话语音业务持续下滑影响,德国电信宽带与固定业务2007年的总收入为227亿欧元,下降了7.4%,国际业务1%的增长无法抵消国内业务收入的下滑。同时,ICT业务、增值业务增加的销售额也不足以抵消语音收入的下降。
为进一步降低成本,扭转不利的财务局面,2007年德国电信将约5万名员工转移至服务部门T-service,同时平均工资下降6.5%,这引发了当年超过1万人规模的员工罢工,这也是德国电信自实施私有化以来的首次大规模罢工。
此外,德国电信在这一年宣布取消T-one融合业务。作为一年前刚刚由T-Com推出的FMC业务,它的失败除了终端类型少、增值业务开发少、定价较高等技术性原因之外,T-Com与T-Mobile在融合业务方面缺乏整合是重要原因,这充分暴露出全业务运营商在内部资源整合与运营协同方面面临的挑战。
为使德国电信尽快摆脱困境,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德国电信重新制订了发展战略与业务增长计划,主要包括:积极推动移动通信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以WEB‘N’WALK为切入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聚焦ICT的T-System合作伙伴计划、保持在基础网络方面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并显著提高个人用户服务标准等等。从后来的结果来看,德国电信的相关战略举措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使企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相对稳定可持续的轨道之中。
这一年,同样值得关注的还包括经过多年的转型历练,各大电信运营商的ICT提供与资源整合能力均实现了质的飞跃。以英国电信为例,已经能够独自或通过合作提供多种ICT服务,包括全球性基础网络服务、应用管理与保障服务、业务转型与流程再造服务、业务软件应用服务、桌面支持服务等。在整个ICT能力建设过程中,英国电信发起了多笔收购, 2007年2月,收购了美国的INS公司,以增强英国电信在工作流、网络管理、协作软件等方面的竞争力;2007年2月,收购印度i2i公司,从而获得了在印度的专业人员队伍,在这个增长迅猛的市场站稳脚跟;2007年4月,收购了拉美数据通信服务商Comsat国际公司,以拓展英国电信全球IP网络的容量;2007年8月,收购法国IT服务商CS通信和系统的业务架构部门;2007年9月,收购比利时网络及系统集成商INS集团,加强自己在全球LAN及IP语音服务方面的能力。电信运营商在转型过程中,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收购与广结盟友式的合作联盟,充分展现了当代电信业价值链的复杂性、资源汇聚的开放性与不间断创新的必要性。
这一年,电信业监管层的动作以及引发的行业调整引人关注。2007年6月29日,欧盟正式通过成员国间手机漫游费限价方案。根据这一方案,在限价规定实施的第一年里,移动通信运营商对欧盟手机用户在其它成员国的漫游费不得超过每分钟0.49欧元,接听电话的最高收费为每分钟0.24欧元。欧盟在管制方面的第二大举措是当年十一月提交的电信法修订草案。草案提出,要成立泛欧单一管制机构,并对大型主导性运营商实施“功能拆分”,以及推动频谱交易自由化等。尽管这些激进的管制举措势必将遭遇重重阻力,但其维护消费者权利的核心理念却代表着全球电信管制改革的方向。在澳洲,电信监管当局也一再迫使Telstra开放正在建设的高速宽带网络。在美国,对700MHz频段的拍卖马上就要开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强调要保证网络的开放性原则,即允许消费者在没有任何限制的前提下,可使用任何移动设备下载任何移动宽带软件。无论是哪家公司最终获得700MHz频谱的运营权,他们都必须提供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式宽带网络,从而为消费者带来大量新型服务。在日本,行业监管层于2006年推出的号码可携带政策的效果开始显现。截止到2007年4月,KDDI连续9个月净增客户在日本各大运营商中排名第一,当月净增用户25万人,Softbank当月净增用户6.6万人。由于竞争进一步加剧,日本移动通信市场话音资费平均价格在2007财年下降30%。
这一年,苹果公司正式推出iPhone,这款产品本身引发的流行风尚,以及其集成的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对于手机终端产业以及电信运营业都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苹果公司与电信运营商合作条款极为苛刻,例如在与AT&T的合作中,每增加一位使用iPhone的新入网用户,AT&T就要付给苹果公司3美元;而每增加一位使用iPhone的转网用户,AT&T则要付给苹果公司11美元;另外AT&T必须与苹果公司分享iPhone用户的增值服务收入。在欧洲,苹果的合作伙伴运营商必须同意将通过iPhone获得的通话和数据收入的10%给苹果当回扣,以获取优先的销售权。即便条件如此苛刻,在其后的几年中,多个国家移动通信市场中共计数十个处于劣势地位的运营商,纷纷与苹果公司展开合作,试图通过这款革命性的终端挖抢客户,改写地位。
这一年,在中国的电信运营业,固定电话势微趋势愈发明显,固定电话用户数同比上年减少271万户,自1968年以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移动通信用户全年净增8600万,占电话用户总数的60%。明显的此消彼长使得固网运营商的处境变得十分艰难,它们迫切希望取得移动牌照,开展全业务运营。宽带与增值业务的发展在这一年十分抢眼,固网宽带用户数增长超过1300万,帮助固网运营商的非话业务占比不断攀升。移动增值业务增长迅猛,占据移动通信收入1/4强。中国电信运营业即将到达一个全新的关口。
本文出处:《决胜3G》,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沈拓著,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