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药“转角”遇见奢侈品


 当中药“转角”遇见奢侈品

/孙辉

        日前,东盛麾下山西广誉远国药的“定坤丹”亮相上海举办的奢侈品展,并与著名奢侈品品牌LV比肩而列。这似乎意味着部分名贵中药已进入“奢侈品”行列,开始谋求高端人群的市场定位。

        作秀也好,营销策略也罢,难道广誉远几元钱一丸的定坤丹真的算得上“奢侈品”吗?与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等中药老字号相同,奢侈的不是药品本身,而是中医药流传数以千载的历史文化的价值积淀。

此“奢侈”而非彼“奢侈”

        参不参加奢侈品展是产品发布或展示的方式问题,而走不走奢侈化路线关乎产品及品牌的定位,属于战略问题,应视企业及产品自身特点而定,是差异化的体现不可能推而广之,如板蓝根颗粒数以百计企业生产卖价也就几块钱,怎么卖也不可能“奢侈”,在我国诸如板蓝根之类基药中药产品还是占绝大数,因此,中药奢侈化是“个性化”营销策略的体现,不会也不可能是主流,只有销售才是“奢侈化”真正的目的。

        广誉远之所以“有资本”奢侈化,除自身老字号的优势外,更多的是中药作为国粹的文化、历史、文明等积淀附加价值的体现。与公认的奢侈品LV相比,我们产品所谓“奢侈化”的特点是,一、昔日皇家宫廷用药——高贵;二、今日重新粉墨登场——高价;三、绝密品种神奇原材料——稀缺。而同样是西方老字号的LV,更多的是企业和产品自身的品牌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回归本质——低调的奢华

        既然我们的“奢侈化”是为了另辟蹊径促进国内销售,那么,“国际化”则是将企业和产品推向更大的舞台,获得更多的销售,实现更大的品牌价值,两者并不矛盾。单纯提高客单价以奢侈示人,一个“月子病”补血药又能赚国人多少钱呢?而LV却恰恰相反,本国便宜外国贵,并且趋之若鹜一包难求,最终中国反倒成了世界第一奢侈品消费市场。中药的尴尬不言而喻,中药的份额亟待扩容,国粹走出国门真的就这么难吗?

        在医改扩容的大环境下,频降药价推进“全民医保”,旨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让老百姓受益。而“奢侈化”药品置身其中无疑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中药产品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边是政府打压药价,一边却是疯涨的药材和复杂的工艺,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贴切的道出生产中药的不易,既然要生产救人也必定会“奢侈”。笔者认为,中药的发展趋势和所有药品一样,应回归到药品的本质——疗效、安全及实用,这才是中医药存在千年的意义和真谛

孙辉医药BLOG:http://blog.39.net/sunhui2001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701699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