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润今年可能下降 最好日子过去


   导读:各家上市银行一季报陆续披露,银行业绩一片“开门红”,兴业、民生、深发展等银行利润同比增幅过半。上市公司平均利润下滑,银行业绩为何能够“一枝独秀”?跟增长乏力的实体经济相比,银行“暴利”是否值得反思?货币政策“定向宽松”,银行是否会一直“红”下去?

 
  中广网北京4月27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从目前公布季报的各家银行来看,银行迎来了一片“开门红”。
 
  北京银行是今年第一家披露季报的银行,它实现了净利润33.71亿元,同比增幅将近四成。民生银行一季度的业绩也相当可观,实现净利润91亿多元,同比增长将近五成。中国银行也在昨晚公布了一季报,实现净利润367亿多元,同比增长接近10%,而昨天发布季报的兴业银行的净利润竟然同比增加近六成,深圳发展银行也增加43%。

  如银行维持暴利,中国实体经济就没法好转
 
  主持人:截止到昨天晚上,沪深两市一共有1923家上市公司披露了今年的一季报,平均净利润同比下滑12%。环比也减少了将近8%。为什么跟大形势相比,银行业绩能一枝独秀?银行的景气指数会不会持续下去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知名财经专栏作家叶檀来做评论。
 
  叶檀:确实,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银行业绩跟实体经济出现背离的趋势,去年我们国家的实体经济持续紧缩下行,银行净利上升了30%以上,今年一季度实体经济并没有好转,房地产等基础行业都在下行过程中,银行还是走出了平均高达22%的营收增幅。如果银行这样的营收增幅维持下去,中国的实体经济没有办法好转。为什么?因为银行利润来源主要是两块,第一块是净息差,净息差越高,说明现在资金成本越高,企业风险越大,银行通过向企业转嫁成本获得利润。这对于实体经济是不利的,对于银行有利。
 
  另外,一些中间费用的增加实际上也是基金的风险移嫁,对企业不利。所以从这两方面来看,银行营收增加恐怕并不值得我们高兴。
 
  只有建立多层级的金融体系 银行暴利才会消失
 
  主持人:之前市场一致预期银行股经过去年高增长后增速会回落,但是现在情况恰恰相反,通过银行一季度的表现,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所谓的银行暴利,暴利时代是不是应该尽快结束更好?
 
  叶檀:我们确实要赶紧结束过高的银行利润,从存款、风险而言,今年银行的日子不会像去年那么好过。
 
  结束银行过高利润,仅仅依靠政策并不能解决,还需要看市场。所谓政策的问题是因为现在资金没有得到较好的配置,所以掌握资金的银行就成为强势方,他可以来获取资金溢价。如果把存款准备金率略微下降一点,部分实行利率市场化,这方面的情况会好很多。
 
  另一方面,我相信银行厚利是因为风险溢价高,这是市场方面的现实形势,银行现在对于实体企业来说比较强势,实际上,企业风险的的确又比较高,急于获得银行贷款,所以资金价格必然上行。所谓银行只会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或者雪中卖高价炭,是银行回避风险的理性行为。
 
  现在当务之急是要把实体经济的风险筛选出来,有的企业其实不用银行贷款,它经过产权基金等办法加以解决。有的小型企业也不用银行来贷,可以通过小贷公司来解决。所以关键是要建立风险控制系统,建立小贷公司等多层级的金融体系,这样银行的暴利就自然会消失。

  银行利润未来或下降
 
  主持人:现在市场对央行下调存准率的预期非常强烈,而且今年货币政策的基调就是定价宽松,如此看来银行的良好业绩您认为会持续全年吗?
 
  叶檀:银行的良好业绩我想很难持续全年,今年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我们今年如果说经济向好、货币略有宽松的话,银行就不可能维持暴利。如果我们今年的经济情况比较糟糕,整个实体经济下滑,企业不需要贷款,银行也不可能得到这样的利润。银行存款减少,贷款找不到合适的对象,对于银行来说,今年的利润有可能会有下降的过程,风险不良率有可能上升,今年对于银行来说确实是面临转折,所以我们不能过于乐观。
 
  主持人:金融改革是今年的重头戏,这几天金融板块市场走好是跟金改概念推动有关的,您认为随着金融改革的继续推进,银行业或者说金融板块未来的走势会是什么样的?
 
  叶檀:我想银行板块属于一个估值修复的过程。要指出的是,其实在银行的板块上升过程当中,一些被我们遗漏的东西在市场上是有所反映的,包括去年银行板块没涨、坏帐风险没有显露出来等,所以市场估价比较理智。我相信今年市场依然会维持比较理智的情况,也就是说利润上升、股价略有上升,但是总体来说会保持平稳,会把未来的预期风险给打进去,基金开始换仓减少银行股就是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