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再跪着——站起来吧!(5月7日)


 

第四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于201253日至4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经济对话的主题为“深化战略沟通与务实合作,推进持久互利的中美经济关系”,官方表示,温家宝说这次对话富有成果,可以说是丰硕的成果,有些有重大的突破。我对双方代表表示感谢。王岐山说“本轮对话达成了67项互利共赢成果”。

美国国务院公布的战略成果清单列表显示,共有六大类共50个小项,包括中美双方决定在2012年下半年举行第四次中美亚太事务磋商,今年夏天在华盛顿举行人权对话,2013年在美国举行下一轮法律专家交流。

200612月开始,每次中美对话的时候,贾春宝都会发表一些感慨,连同其他时间,以及特定主体的评论与历史回顾,那几十万字的篇幅逐渐地已经越来越清晰地阐述并坚定地持有独立的观点,那些观点都有系统支撑。尽管如此,还是忍不住要多说几句,而且不排除以后继续说的可能。

 

本文的核心是说,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问题。

从本质上看,中美这两个国家从来都不是所谓的互助共赢的大国之间的关系,而更多的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关系。

所谓博弈关系,就是以对方为敌人与对手的零和游戏的关系。更确切地说,是敌对性的思维方式,至少美方看待中方,并不是那么友善而阳光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拿到桌面上谈的。关于这个问题,贾春宝已经在相应的主题文章中有系统阐述。

中美之间的关系,以中方的友善,宽容忍让和美方的得寸进尺和敌对,以中方的一诺万金和美方的言而无信为主线,并一直在达成和谐,那个和谐的核心就是中方的利益时时刻刻受损,并形成惯性;美方在利益索取方面贪得无厌,并反复无常。

 

中国人自古有善良的美德,并深谙礼尚往来之道。基于这种善良,我们一味地坚持温良恭俭让的中华传统美德。即使是在国与国之间的谈判桌上,凡事都从对方的角度考虑,从来都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强加于别人身上。

中国人,是打心底不愿意承认中美之间,其他国家与中国之间存在这种基于竞争的零和游戏的关系的。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于把国际标准与国际形象当作自己的标杆,当作自己努力的目标与方向,甚至成为恩师与偶像。他们没有那个胆量去把自己心中神圣的形象打碎的。那无疑说明他们曾经追寻的梦想仅仅是噩梦。是虚幻的一厢情愿。

比如,那些坚持改革开放道路的官员政客,把自己的职位看得比自己的尊严和立场更重要的人;在那些需要国际社会在资金上、技术上、管理经验与市场经验上,在品牌、平台与人力资源输入方面有需求的企业和企业家;那些希望国际性的理论学术光环为自己赢得市场尊重的学者;在那些向往国际标准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标准与普世价值观的人。有谁会乐于为维护国家利益而甘愿舍弃一己私利呢?

 

每次会议,即使是剑拔弩张,各为其主的谈判,中国人都习惯于用微笑表达自己的友善,用“取得突破性的成就与丰硕的成果”来表达自己的满足,似乎这是一种必然的礼节。我们习惯于接受那种双赢。克制自己谋取利益的欲望,也要维持貌似和谐的关系与节奏。

实际上,当处于谈判桌两端的人,说一件事情取得圆满成功,就要分清楚——那个成功是从谁的角度看的?对立的双方,注定是零和关系,一方的利益实现,注定是要以牺牲对方的利益为代价的。

 

小到人与人之间,家庭之间,大到机构之间,国家与地区之间,即使是最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优势互补,各取所需,都存在利益的角逐,所以假想敌是博弈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我们就要怀疑其立场——你到底是站哪头儿的?!

当我们让善意失控,就会失去原则与基本立场,就会分不清敌人和朋友。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基本问题是必然要时刻面对的。

假如国际力量是友善的,那么就不会有什么卖国叛国,以及侵略和反侵略了。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所犯的都是基本错误。谁更值得你亲近?谁更让你产生仇恨?

 

中方的商务部长陈德铭说,美国不改变对华出口管制,难以实现两国贸易的平衡,对美国的企业、人民和其自身加快出口都不利,希望美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陈德铭说,美国不改变对华出口管制,难以实现两国贸易的平衡,对美国的企业、人民和其自身加快出口都不利,希望美方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官方与民间的学者更是苦口婆心地说,中美关系,和则两益,斗则两伤。但偏偏美国人总是做一些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

我们充分表达友善的同时,美国居然又传出了继续对台售武的言论,依然在旗帜鲜明地支持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家把南海事务搅浑。

 

如果国与国之间不存在敌对势力,那么就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敌对势力了。假如国际力量都是友善的,那么就不会有什么爱国卖国叛国,以及侵略和反侵略了。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所犯的都是基本错误。敌对关系必然是基础。谁更值得你亲近?谁更让你产生仇恨?

在假想敌策略之中,我们分辨出敌我友之后,就会有所取舍。虽然不能武断地“敌人支持的,我们必然反对;敌人反对的,我们必然支持”,但我们却是需要理性地思考,你究竟跟谁更亲近,谁更值得你付出。

 

美国总是用指责的方式,用建议的态度,用威胁甚至制裁的方式,给中方提出建议,那些建议从软性角度看,或许是善意的;但从另一种感觉看,总是感觉是在干涉一个拥有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大国的内政。有一种芒刺在背骨鲠在喉的不舒服的感觉。

其实美方所提出的那些建议,在中国民间未必就没有人提出过,但恰恰是中方接受了美方的建议,却对国内相应的言论采取束之高阁甚至封杀的态度。

迫于压力而进行的承诺很多时候都不顶用,至于那些建议,很多时候即使是正确的,都要看是由谁来提出的,提出者自然有其利益导向。

在谈判桌两端的人,各为其主,假如你欣然接受某个人的建议,就会让人感觉你将其作为朋友;假如你拒绝某个人的建议甚至封杀其言论,那么势必是将其作为敌人与对手的。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基本问题是必然要时刻面对的。

 

至少在中美之间,当中国怀揣坦诚协作,宽容忍让的同时,美国反而把中国当成重大的敌人,时刻在争夺切身利益的。

美国一直在执行双重标准。在20115月,贾春宝就曾经深入论述过关于美国的双重标准问题。所谓双重标准,说白了就是面对同一种行为给出截然相反的态度,就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典型的霸王思维方式。但是居然没有人敢于对此霸王思维提出质疑与反对。

尽管美国官员一再就放宽出口管制放出口风,但因其屡屡口惠而实不至而被中方讥为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如,美国正在研究放宽商业卫星设备出口,但同时强调继续严控对中国的出口。这就是双重标准。任何双重标准都是基于敌对眼光,不管是冷战还是热战,不管是软性的还是硬性的对抗。

比如同样是面对核威慑,对伊朗、朝鲜就坚持无核化的原则,但对以色列、印度等其他某些国家就听之任之,甚至采用支持扶助的态度。但由于当初制订的游戏规则难以被撼动,即使有意见也只能低声抱怨,似乎很少人真正提出质疑甚至有威胁的效果。

全世界就在美国的淫威面前,被招安了。

其实美国人的双重标准与中国式的外交礼仪之间总是可以达成和谐,因为双方确实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美国的政客更多的是给选民看的,要实现选民的最大化才是核心政绩,而中国的政客更多的是做给领导看的,实现自身的职位升迁才是核心。给动荡的世界还看到一丝和谐的氛围,这大约也就是中美战略对话的价值与意义的一部分了。

 

美国从来都是把中国当成假想敌的。在南海、在东北亚、在台海事务上,在军事上,在经济领域,在文化信仰等方面。美国都是以敌对的态度面对跟中国之间的关系的。

出口管制一直是美国用以维护经济、技术优势,推行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

冷战后,中国成为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对象。美国不但禁止向中国出口军品,还严格控制对华民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

陈德铭说。如果两个国家贸易不平衡,两国应该坐下来讨论贸易政策问题,如果贸易都是开放的,就该讨论投资问题。中美的贸易不平衡主要是由于美国对2400种商品的对华出口设限,

 

中国总是阐明欢迎美国的资本来华投资的态度,抨击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投资实行额外管制的制度,并寻求针对美国投资的“国民待遇”。中国对美方的要求,往往不需要特殊关照,仅仅是得到跟其他国家投资美国一样的条件,这居然都成为一种奢望甚至恳求。

中国总是希望美国放宽对华出口,允许美国更多的产品销往中国,这是美国人对中国的卖方心态和美方的买方心态的充分利用。

 

值得悲哀的是,中美双方似乎在特定的方面达成共识,那就是美国人肯让自己的产品流往中国,肯让中国的资金流往美国,那种机会似乎成为一种恩典。这种恩典来源于内心深深的歧视。

也不单纯是美国,比如欧洲那些国家,比如日本之类的国家,都对中国持有同样的歧视。人们管这叫做不平等的“市场经济地位”。

似乎市场经济对中国有天然的歧视,歧视了之后,注定是中国对外投资要去遭遇更多的弯路,付出更高的成本,遭遇更多的考验。

中国对外采购就更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和资格,因为人家从没想卖给你到改变主意,不介意卖给你,这样的转变从卖方角度,就是一种让步。你巴不得买人家的东西,人家肯卖给你就已经是胜利了,更不要奢望什么砍价了。

——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地位”!怎么感觉中国的力量在收缩,中国的意见得不到尊重,中国人想要的平等要花高得多的代价才能得到,还要用自己的热脸去蹭人家的冷屁股——怎么这么贱呢!

 

中美关系,从克林顿时代的如夫妻那样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到小布什时代的“险益攸关方”,再到奥巴马提出的“中国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敌人”,我们总是认为“做不了夫妻,至少可以做朋友”。

市场经济应该是买方市场,是现金为王,是消费者受到尊重,投资人受到巴结,不是推销者“爱搭不理”的态度,不是卖方“嗟,来食”的态度。

那些完全市场经济的国家,在对别的国家却一直在执行双重标准,就如美国这个大佬在核武器与军事力量扩充的时候,在人道主义、知识产权等等方面总是有双重标准一样。

中国就是此等可怜巴巴地被人排除在市场经济地位之外的。别人不想要的,非要半卖半送并廉价地把自己的资产、资源与一切可以称作商品的东西推销给别人,别人想要的,自己却无权自行决定是否出口;当自己想要从别人那里采购东西的时候,却要委曲求全,百般地巴结对方。

但对方的潜台词,无疑是:就是不卖给你!气死你!哈哈!——有这样的朋友吗?

对这样的人动之以情,且不说假想敌的因素,难道不是在拿自己的热脸去蹭人家的冷屁股吗!连邓小平都曾经有骨气地提出“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差也差不到哪里”,我们因何依然如此委曲求全地对其百般巴结呢!

其实中国缺乏的不是被别人承认其市场经济地位,而是内心一直在屈辱地跪着,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奴役,是心理疾病。是心理上的东亚病夫心态。

 

54日召开的中美联合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财长盖特纳说,经过中国的努力,中国经常性项目顺差已实现大幅回落,人民币汇率也已大幅升值。但他同时强调人民币仍具升值空间。人民币升值会帮助中国更好地实现改革目标,同时为中国在面对未来增长和通胀变化时提供更多独立性和灵活性。

美方的财务部长,而且是在即将卸任的前夕,提出如此忠告,这不禁让人有点遐想:做得还不错,但还要继续努力哦,加油!颇为有点导师面对学生的单向要求的意思,这居然也被我们的高官理解为善意的,那么在那貌似友善的面孔下面,有着什么样的内心利益需求。

 

要求美国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是中美双方高层会晤中,中方的重要诉求之一。

20123月在首尔举行第二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在与胡锦涛主席的会谈中,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表示正在着手解决放宽高技术产品对华的限制。中方对奥巴马总统的表态表示赞赏,但是更希望看到实际的东西。陈德铭曾在多个场合将美国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形容为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事实证明,美国人的态度未尝不是一种缓兵之计,美国人在任何策略,都符合美国人的自身利益,更多的是受到自己的体制的影响,任何个人都是体制的一枚棋子,为体制服务的。我们的体制是为什么人服务的呢?

 

我们要持开放的态度,对经贸问题去政治化。陈德铭说.

在贾春宝看来,经贸没有政治化,只有利益的最大化,在同样的黄金面前,没有任何标签,只是利益和数字,所谓不开放仅仅是没有达到开放所预期的条件。为什么美国人对别的国家开放,唯独对中国封闭呢?为什么美国人给别人机会,就不给中国人机会呢?

真正的市场经济,是需要撇开意识形态区别,关注需求与满足,在同等条件下进行交易的,真正的市场经济,是需要放弃以谁为主体去对外投资,不应该有任何歧视的。任何带有歧视的就不是真正的平等,更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美方认为,中国国有企业享有巨额政府补贴及各项不公平的政策倾斜,在本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的经济对话中,盖特纳多次呼吁中国对此作出改革。中国必须更多地依靠民营企业的创新,而不是国有企业的产能扩张。

提高国企红利上缴比例,对美国有什么利益吗?即使是真的需要,也轮不到外人指手画脚一番吧。

当我们探究里边的利益关系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国企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即使暂时不是上市公司,也具备在未来上市的可能性,而上市公司就成为公众公司,就是可以给投资人与股东带来收益,贡献利润的。

一方面美国可以加大对中国国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一方面享受相应的红利回报,另一方面也染指中国的民生产业,提高在中国市场中的话语权。这不单纯是收买人心的行为。

在决策者看来,迫于压力而进行的承诺,很多时候即使是正确的,都要看是由谁来提出的,提出者自然有其利益导向,在谈判桌两端的人,各为其主,假如你欣然接受某个人的建议,就会让人感觉你将其作为朋友;假如你拒绝某个人的建议甚至封杀其言论,那么势必是将其作为敌人与对手的。

 

不单纯美国人对中国有双重标准,G20的那些发达国家,甚至那些之外的国家,都在试图朝中国推行双重标准。

陈德铭在420日表示,要正确认识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既要尊重各方参与价值链的权利和自身的利益诉求,更要发展和扩大各方的共同利益,避免保护主义等人为因素干扰或切断全球价值链。

G20各成员应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中,使其从中受益。由于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传统的贸易统计方法已难以反映国际贸易现状,WTOUNCTADOECD等组织对此已做了一些探索性研究。那是陈德铭在华为公司被拒参与澳国家宽带网项目投标一事之后发表的感慨。

貌似我们已经成为国际投资与贸易,市场经济的传道者,但恰恰我们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中依然处于被排斥的地位。

 

澳方拒绝华为的理由,仅仅是以华为总裁任正非曾在军方服役和任本人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为缘由,认为华为公司与中国政府存在关联性。虽然华为公司曾多次公开股权结构以证明其是一家百分之百的民营企业,但这一直无法消除国外一些国家对其存在军方背景的误解。

20113月,华为公司在美收购科技公司3Leaf资产时,就因为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阻止而被迫取消交易;201111月,美国国会还针对华为在美扩张业务会给美国国家安全带来潜在威胁一事展开调查;2010年,印度政府也曾以未通过安全检查为由,禁止进口华为、中兴等中国设备商的产品。

一个充满敌对和双重标准的环境,难道真的是我们所追求的市场经济吗?当我们在全世界遭遇不公平的待遇,难道我们不能理性地分析一下,让我们更多地为保护自身利益而做出努力吗?

 

我们所崇敬百年了的马克思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看他,站起来吧A human being is never as great as while he/she is kneeling in front of giants, so let's stand up.

在人与人之间或许有谦逊和进取的成分在,但在国与国之间,在国家利益的谈判桌上,跪着无疑会拿国家利益做交易,就不单纯是个人利益与尊严的问题,换来的是什么?输出的是什么?!

在对话的谈判桌上,还是别再跪着了,站起来吧!

 

贾春宝

201256日星期日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weibo.com/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