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战邮纪念馆扩建开馆 展现山东邮政70年历程


 
 
 
本报讯   为纪念山东战邮成立70周年,4月6日,革命老区临沂——这块写满奉献的红色热土上,经过精心改建、扩建的山东战邮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图片、图表、文本和实物等史料,反映了从1942到2012年山东邮政70年的发展历程。纪念馆以战时邮政为主题,再现了山东战邮员工在民族危亡历史关头,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
山东战邮纪念馆坐落于临沂市沂南县马牧池乡邮电支局楼内,面积近400平方米。纪念馆建筑宏伟、布局合理、环境优美。展陈以红色山东战时邮政为主线,以建国后人民邮政和现代邮政为辅线,立足沂蒙山革命老区,在展馆造型上突出古朴庄重、简洁大方的形式;在展陈方式上采用原木、石材、青砖等原生态材料为主,结合现代展示材料,力求朴实、厚重;在色彩计划上选用红色、黄色、原木色,加邮政标准绿色,既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又反映了邮政行业的特色。展陈部分共分第一展室、第二展室、专题展室、多媒体影音室四部分,共计专题展板40余块,图片2000余幅,历史文物150余件展馆共分三部分,并运用沙盘、电子地图、模型、浮雕、油画、插画、多媒体影音等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反映了山东邮政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形象再现了山东战邮的光辉战斗历史。 
 
 
 
这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物品,引起大家对战争年代的回忆,把参观者带到了那火红的战争年代。为加强山东各战区通信联系,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将各级党委的交通科与大众日报社以及各地区报社的发行机构合并,建立全省统一的邮政、交通、发行三位一体的战时邮政系统1942年2月7日,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沂南县马牧池乡双泉峪子村成立。主要承担传递党内文件、信件、报刊,沟通各革命根据地之间、以及山东到中央的联系,保障军事通信等职责。山东战邮所开创的邮、交、发行合一的体制一直延续至今。山东省战时邮务总局成立后,在各个战区相继建立了邮务管理局,在各县建立了战时邮局;开辟了通往胶东、渤海、泰山、湖西、鲁西、华中、淮海、苏中及太行等12条省内主要交通干线,总里程达17200公里,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战时邮务通信网。战争年代,战邮员工不怕艰难,舍生忘死,献身革命事业:他们把报纸、信件送到群众手中,把党的声音传递给人民大众,把百姓的呼声反映给上级,常常为了一张报、一封信,牺牲一条生命。战邮员工发行报纸、投送信件、传递战争信息,一个个都是红色交通员,他们是政府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为革命战争胜利贡献巨大,也对山东邮政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争的炮火硝烟,邮路的艰难险阻,把山东战邮打造成一支钢铁队伍,形成了以“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坚定立场;保守机密,人在文件在,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排除千难万险,勇往直前完成传递任务的坚强意志;严守纪律,艰苦奋斗,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为内容的“战邮精神”。在长期的残酷斗争中,山东战邮有468名邮员工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涌现出葛春亭、庞耀等一大批战邮英雄和模范,在山东人民革命史和邮政通信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据了解,山东战邮纪念馆不但是邮政系统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也已成为当地闻名的红色教育基地之一,很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组织员工前往纪念馆参观学习。沂南县委、政府将纪念馆列为外地来访者必去参观的红色景点之一,当地更有数所学校将纪念馆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新生参观学习,接受战邮前辈们的革命精神教育。这次山东战邮纪念馆扩建开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当前和今后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场所、好教材。
 (崔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