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业秘密罪刑事案中
的审计报告分析
北京盈科(广州)律师事务所 财税法律事务部主任
许义娜律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所里的一位律师因一起侵犯商秘密案件,找到我帮助分析该案的重要证据,一份证明权利人损失金额的《审计报告》。因仅是义务性质的帮忙,资料在我手中只停留了20分钟,故并无更深入的分析,事后我大致回忆了看到的资料,将大体情况总结记录。
该案是珠海某电子公司开发了一款软件产品,因员工秘密复制拟用于自己与他人经营的公司的产品研发中,被控侵犯商秘密罪,该案共起诉四人,权利人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为82万。
侵犯商业秘密罪(刑法第219条),是指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或者非法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或获取的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案件追诉 标准的规定》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应予以追诉。本罪的犯罪构成其他要件的证据已是确凿,直接经济损失数额成为四个年轻人罪与非罪的决定性因数。如果直接经济损失确定为82万,则本案的四个年轻人将获罪,将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在刑事案件中,在涉及经济性指标或金额的事项上,由于公安、检查、法院因专业局限(文科法律专业)整体缺乏基本的财务审计知识,各方往往盲目迷信于《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司法会计鉴定》,律师即使对这些报告的定性有所保留,但同样因专业局限无法或难以对其发表有建设性的专业质证意见,既懂财务审计又精通法律的人律师是凤毛麟角,因此绝大多数此类证据最后都成了不可推翻的铁证。去年,本律师有个贪污案,《司法会计鉴定》认定某公司销售部账户的资金5000多万来源于公司销售收入为公款,公司改制时未将该销售部账户的资金纳入评估范围,由此控告该公司负责人贪污。本律师深不以为然,十年审计经验,审计过数百家企事业单位,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涉及到企业如何设计财务架构的问题,企业内部单位如独立建账,报表的合并无非两种办法:其一、汇总后抵消内部往来;其二、内部单位净值产直接反映在公司的应收债券中。总公司设有“其他应收款—销售部”科目,也已进入评估范围,何来隐匿账户资金,贪污指控不能成立。
言归正传,回到本案。我查看了该《审计报告》,当场给该律师总结了大概存在以下几点问题,足以动摇其证明力。【因卷宗未能细看,一些涉及软件硬件的专有术语没有记下来,以下的某些称谓不专业。】
1、《审计报告》承认其并未就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计;
2、卷宗有一份本案被害人电子公司的函件,称: 8月15日发现软件被复制后,高层开会确定通过修改硬件防范失密以补救。通过查看《审计报告》,82万中,只有3000元未硬件材料耗费,其余均为人员工资。
3、卷宗有一份本案被害人电子公司的函件,称:因被告的盗取行为,导致公司因补救延迟1个月向市场推出该产品。但通过查看《审计报告》,81.7万的工资时间跨度近3个月。
4、《审计报告》81.7万的工资时间跨度近3个月,分为4个阶段,经过初步数据分析,列表如下:
|
8.15-8.26
|
8.27-9.26
|
9.27-10.27
|
10.27-11.10
|
合计/平均
|
天数
|
12
|
31
|
30
|
15
|
|
月数
|
0.4
|
1
|
1
|
0.5
|
|
人数
|
65
|
45
|
45
|
40
|
|
|
26
|
45
|
45
|
20
|
136
|
总工资薪金
|
6.5
|
42.5
|
16.5
|
16.2
|
81.7
|
人平月工资
|
0.25
|
0.94
|
0.37
|
0.81
|
0.60
|
上表数据有以下存疑:
①81.7万的工资时间跨度近3个月,与电子公司自称的新产品因被告的行为导致延迟1个月上市矛盾;
②动用人员众多,后附的人员表均用工号代替,真实性存疑;
③换算后的人平月工资在四个阶段差异悬殊,从2500元到9400元大幅度变化,真实性存疑,难以解释。
4、动用人员众多的问题
①电子公司并无提供补救方案,人员工作安排,有何证据证明这些人实际参与补救工作?
②有何证据可以证明这些人在补救工作上的工作时间,比如有派工单、企业工作计时资料等诸如此类的东西,如果没有,《审计报告》列表的工时如何取得?
③几十个人员无名无姓,均用所谓的工号代替,这些人真实存在吗?
5、工资薪金的问题
①《审计报告》81.7万包括了工资、社保、住房公积金,基于目前社会情况,社保道还可能交,住房公积金似乎除了国有企业甚少有民营企业会交的,存疑。
②基于这几十个人员无名无姓,《审计报告》所列的每个人员工资、社保、住房公积金的月标准,难以让人不发生合理联想。
6、内部控制问题
《审计报告》已承认没有检查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发表意见。做审计的人都知道,这句话是在为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自保措施。以上提出的疑点,如果电子厂没有一套令人信服的内部控制制度,绝对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内部控制的效果测试,涉及审计取样数量。如果不对内部控制测试,取样样本必须大幅度提高。本《审计报告》收费2万,考虑到该行业的具体审计人员提成比例,以及本事项应涉及的大量审计资料,这个价格具体审计人员只能做到蜻蜓点水般的审计。看看审计工作底稿就可以知道其审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了。
我对该律师的建议:
第一、将我以上的问题提炼成质证意见。(非本人案件,义务性质的工作本人就不费神了)
第二、申请审计人员出庭作证
第三、申请对审计工作底稿取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