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生物存在的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生存,而任何生存的基本保证就是趋利避害。所以,趋利避害是生物的最直接的本能。进化阶段越高的生物,这一本能就越凸显。人类是所有物种里进化程度最高的,其行为中的趋利避害性也最强,这就构成了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本性,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自然法则。它是西方的法学和政治学的逻辑基础之一,这些学说认为,人类的趋利性行为会导致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这种情况对弱者显然不利,然而,作为个体,强者不可能恒强。人们最重要的避害性行为就是自愿地把一部分权利让渡给一个超然任何个人之上的组织,使这个组织拥有相对个人来讲巨大的权力和强大的力量,以保护每个让渡了权利的个人。
这个组织就是政权,它有各种形式。既然政权的权力来源于人们,它就必须为赋予它权力的人们服务。这些服务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保护人们的各项生命权利和物质利益不受侵犯。既然政权拥有强大的权力,那它就有可能反过来用之侵害授权予它的人们,因此,人们在授权之初就对政权定下种种限制和约束,其中最终极的约束就是人们有权收回授权,解散政权,建立新的政权。这就是人们的趋利避害行为引发起来的一系列社会的法律和政治生活。
如果说在生物世界里进化程度最高的人类其趋利避害的本性最为凸显,那么,在经济社会中发展程度最高的一群人──富豪们,其趋利避害的本性也就愈发突出,直接导致其趋利避害的行为特征非常明显。
首先,致富本身就是不断趋利避害的行为结果。获利多,损害少,甚至保泰持平,假以时日,自然就富起来了。改革开放30多年,整体上来看,中国经济是呈连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在这种大势之下,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时至今日,造就了大批富豪和富裕人士。从社会、个人及其事业发展阶段来看,改革开放前20多年由于富豪们都在起步阶段,当时的法制也不尽完善,所以大家的商业行为基本都是拼命扩张,玩命赚钱。只要个人生命没危险,不会坐牢,就什么都敢干,凡事见利而行,趋利性极强。但是,进入2000年以来,国家的法制建设渐趋完善,早年起家的富豪们自身及其事业也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大家的行为和商业操作模式就慢慢变得稳健和服从谨慎原则,凡事逢害而止,避害性很强。大势顺则趋利,大势逆则避害,趋利而行,避害而止。于是,千里之行,终有至日,万事纷繁,亦有竟时。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历史时期,机会之多,可谓千年难遇。许多人趋利而行,只是抓住了一次机会,便一发不可收拾,把事业做了起来,之后就凡事强调风险,避开种种危害,终于生长成第一代富豪。还有不少人,事业稍有气象,就忘了天高地厚,不自量力,见利忘义,甚至见利忘害,一意孤行,最后闹得个人仰马翻,众叛亲离,公司破产,事业凋零。所以,能秉持趋利避害行为的,最后大多可以致富。趋利避害之所以是富豪们的行为特征之一,是因为他们一路来都是这么做的,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他们今日的成功局面。那些中途夭折的人们,不是没有把握利的机会,就是没能避开害的打击。
趋利避害行为对于富豪之所以比对于一般人重要得多,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是人类所有活动中利益和利害关系体现最明显、最深刻的活动。“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这句话,不但是国家间外交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经济活动中各方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一切经济关系都是利益关系,一切商业关系都是利害关系。特别是商业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零和现象和信息不对称现象,情况就尤其是这样。商业活动制胜的精髓在于如何使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损害最小化。这看来似乎很矛盾,但是实现这一点还是有可能的。因为商业活动中存在着双赢的机会,只不过这种双赢所冒的风险要大一些,同时其带来的利益却最多与零和之下单赢带来的利益基本相同,就像“囚徒困境”所描绘的那样。和商业化活动中的对象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合作中的对抗还是对抗中的合作,富豪们就是在这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权衡利害关系和取舍利弊得失的行为中成长起来的。成功的商人都是精明的,精明的商人都是纵横捭阖的高手,趋利避害的能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商业环境是残酷的,富豪们必须极度地趋利避害,他们的这一行为特征适应这样的环境,同时,这样的环境也造就了大批适应了这样环境的富豪。
对利润的渴求,对财富的崇拜,从来都是富豪们内心的最大情结。他们深知这是一条漫长修远,不可预测的艰难道路。面对利害并存,危机四伏的环境,富豪们深感自身的渺小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于是,富豪们对现实世界里的权力机构和比自己强大的社会力量就会产生倚重和恐惧的心理。除少数知名富豪外,一般的富豪大多是见官矮三分,面对官员,应该办的事要花小钱求着办,可办可不办的事要花大钱拱着办,不该办的事要花巨资悬着办。不但面对官员如此,大凡能压自己一头,可以“潜规则”自己,或是店大欺人的主,都得打起十分的精神来应付。自己的利益受到危害时,哪怕是别人欠了钱,自己追债时,都得搞清楚对方的底细,否则碰上个根子硬的,很可能会吃不了兜着走。毕竟人在江湖,底儿都够潮的。现在的富豪仍然没有摆脱当年民族资本家在夹缝中生存的处境。说他们是卑微的一群并不为过。
既然现实的世界是无奈和无助的,富豪们便产生了从精神世界寻求帮助的想法。逢庙烧香,遇寺拜神,进殿磕头,见人作揖,都是富豪们寻求自我安慰和心灵性避害的手段。其中的一部分人,还走出了仅仅把信仰做手段的工具论,直接就皈依了某某大师门下的宗教,把灵魂献给了神界。这样一来,正不知误了多少时光,坏了多少钱财,本来和富豪的吝啬性格是格格不入的,但是,这是一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正像家家在过年时花钱贴门神,贴对联,放炮竹驱鬼辟邪一样。我们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一切就变得合理了。在富豪们看来,这样的钱不但该花,而且要大花特花,一直花到心里踏实为止。
周围除了利就是害,为利益而奔波,随利害而沉浮。这就是富豪们的行为特征,这就是富豪们的生活特点。对于一般人来说,趋利避害只是本性而已,但是对于富豪们来讲,这却是每天的生活内容和行为方式。他们对之喜欢也好,痛恨也罢,都必须把这些行为紧紧地镶嵌在自己生活的每一时刻和每个角落。倘不如此,其生活将如沙滩城堡,随波而逝;其事业也会似海市蜃楼,顷刻瓦解。
中国大陆富豪行为素描 趋利避害寻求精神安慰
评论
2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