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知识社会”中的管理革命


  现在,我们就处于这样的变革中,这场变革孕育了“后资本主义社会”,其关键的资源就是“知识”,这一连串的重大变化的本质就是“知识”。本文摘选自我的作品《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一书的“在知识社会中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部分”。
  知识引发了人类有史以来的三次大革命,在《后资本主义社会》一书中,德鲁克这样写道:“在对知识的定义大幅度变动的第一个阶段,有长达100年的时间,知识被应用在工具及产品的制造过程中,造就了工业革命。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从188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这段期间,知识的新定义和工作有关,进而引发了生产力革命。最后一个阶段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知识开始运用在‘知识’本身上,直到今日。而这更是管理革命的滥觞,除了资本与员工之外,知识现在很快成为了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其次,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基本信念是,“我们应该将工作分解成最简单的单位动作”。这是正确的,然而,每个简单的动作均由一位员工单独来完成,这是错误的。因为分析的原则并不能适用于行动的原则,行动的原则必须加以整合。人是多用途的工具,不像机械,是刻板的,人能整合各种不同的动作,予以平衡、测量和判断。若将分析视为行动的原则,则等于是将人视为机械,这是违反人性的做法。泰勒之所以有如此的主张和信念,意味着,虽然以“效率”为取向,以“体力工作者”的思维思考,却忽视了“效能取向”,同时也忽视了“脑力工作者”的人性需求。
  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确实掌握着知识的真相——“思考(think)”。为此,每一位知识员工的桌上都放着“THINK”的字样,因为“想”就是在“做”,“思考”就是在“生产”。知识员工生产的是“知识、创意、资讯”,这样的东西本身并不能体现出价值,只有通过另一位知识员工把他的思考当作“投入(input)”,并将这种投入转换为另一种“产出(output)”的时侯,才会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知识型的组织必须依赖知识员工的团队合作,只有这样,才具有生产和绩效可言。
  知识员工的“生产工具”放在脑袋中,同时他们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而且他们是专家,是不能严密监督的,同时也不能给予详细的指导。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给予多方的协助,其余的只能靠知识员工自己,引导他们自己朝向“有效性”。
  只有具备“有效性”,才能将智力、想象力及知识等昂贵的资源转化为成果,因为知识工作不能用数量来界定,也不能用成本来界定,只能用“成果”来界定。例如,科研成果首先是以质来界定的,其次才是量。
  18世纪,技术学校编撰了百科全书,他们出版了流传千年的秘籍,将经验转换为知识,把以心传心转化为书本学习,将熟能生巧转换为应用知识,这是现代的“工业革命”。
  到了1881年,泰勒首次将知识应用在“工作”研究上,也就是分析如何工作、如何管理工作,泰勒最大的影响可能是在工作训练方面,而他真正的贡献则是“生产力”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既是一个知识社会,也是一个组织社会,两者相互依赖,但它独特的核心功能就是“管理”。
  1954年11月6日,德鲁克发明了“管理(management)”一词,这是知识运用的第三次革命,可以称为“管理革命”,难怪“管理”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之一。德鲁克认为,管理已经成为成长最快速的一种新功能,对管理的研究也成为新的学科,历史上没有任何一种功能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横扫全球。
  本文摘选自詹文明著《管理未来:卓有成效的德鲁克》(东方出版社出版)
 
  


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20091月)——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适合于德鲁克超级粉丝日常诵读及企业员工集体学习用书。

卓有成效的工作管理》(20091月)——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适合于德鲁克超级粉丝日常诵读及企业员工集体学习用书。

卓有成效的社会管理》(20091月)——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适合于德鲁克超级粉丝日常诵读及企业员工集体学习用书。

卓有成效的变革管理》(20091月)——德鲁克管理思想精粹,适合于德鲁克超级粉丝日常诵读及企业员工集体学习用书。

管理新现实》(20093月)——德鲁克说,“本书不是一本讨论哲学的书,这是一本写给决策者与希望成为决策者的人的书,因为他们大多依据过去的现实来做决策,……是完全错误的决策。……本书试图让21世纪中以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组织的决策者提出正确的问题。”

已经发生的未来》(20094月)——德鲁克的中国弟子詹文明说,在这本书中“德鲁克首次完整而系统地表述了‘后现代世界’的社会基本特质和哲学思想特征。这些概念称为他管理哲学基础的代表,进而体现出他管理思想的特色”。学习德鲁克思想,怎么能不去探寻已经发生的未来?

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20095月)——《经济学人》评价本书说,德鲁克的深邃思想、国际主义视野及其现实主义态度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这使得他对现在的分析和对未来的预测都那么引人入胜。

养老金革命》(20098月)——德鲁克说,“本书首次出版于1976年,当时的书名为《看不见的革命》。在我所有的著作当中,这本书的针对性可以说是最强的,然而,这本书却最为人所忽视。虽然本书所陈述的都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这本书突然火起来了。人们不仅对于书中所提到的事情连篇累牍地发表者评论文章,而且还将这本书称为‘经典著作’”。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正是自诩为“社会生态学家”的德鲁克的大师风范。问题是,中国的养老金制度该如何革命?是不是正在重蹈覆辙欧美?本书适合于每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阅读,尤其是那些从事社保基金工作的人们。

后资本主义社会》(20098月)——《旧金山纪事报》评论说,本书是这位德高望重的管理学泰斗近年来最发人深思的一部著作。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萨贝斯?M?坎特评价这本书说,如此卓越的视野和洞察……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知识社会”正如何从地缘政治到工作场所改变我们世界和生活每个方面的最好著作。

变动世界的经营者》(20107月)——这是一本德鲁克思想的集大成之作。在社会动荡、经济危机的困局中,给经营者指明唯一正确的道路。德鲁克说,“本书的出版有两个目的,首先是对经营者所处的世界进行阐释和剖析,其次是提供一个有用的‘经营者日程表’”。

 德鲁克生前仅有的2本小说

行善的诱惑》(200910月)——在管理和咨询界享有盛名的白立新博士说,“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早已传遍这个星球,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是个迷。这本小说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一窥大师的内心”。

最后的完美世界》(200910月)——在管理和咨询界享有盛名的白立新博士说,“读了本书我更加明白:德鲁克对于商业世界的远见卓识,来自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本书以小说体道出了德鲁克在其他管理学著作中不能写的思考智慧。译者肖亚男在文末说,“读完这部小说,我们试着用德鲁克的眼睛来观察世界,或许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像空气一样包裹着我们的这个纷繁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