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传言称,上海楼市政策出现微调,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3年,即可以购买第二套房。对此,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一操作办法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时就已经执行,上海楼市限购政策没有调整变化并将继续严格实行。(2月22日《中国证券报》)
2012年以来,尽管中央金融政策微调频仍,但在楼市调控上的姿态非常明确,即仍将贯彻从严从紧的调控政策。在“主旋律”之下,土地财政的“调门”显然无法高亢,那么,如何在“调值”主线上“合理游走”,就成了一门动态的艺术。广东佛山、安徽芜湖等地房产调控政策的松绑时长被网友称为“一日游”、“三日游”,而各地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让首套房贷利率回归基点等“小动作”也如雨后春笋。一方面,它可以试探中央对微调政策的敏感度,另一方面,它也在窥视公众及市场的包容度。
当此背景之下,赏析上海对限购令的“旧政新解”,就不算是太意外的一出。从官方的姿态来看:一者,它坚持了“主旋律”,即这一操作办法从限购政策开始实施时就已经执行,且“上海楼市限购政策没有调整变化并将继续严格实行”;二者,“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即可以购买第二套房”,这样的解释虽然没有另起炉灶,却显然扩大了“户籍居民家庭”的外延。因为根据2011年发布的“沪九条”中关于外地户籍家庭购房的规定——能提供自购房之日起算的前2年内在本市累计缴纳1年以上个人所得税缴纳证明、或社会保险(城镇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拥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暂停在本市向其售房——也就是说,原来大家默认的游戏规则是“上海户籍家庭可拥有两套住房,而非上海户籍居民家庭只能拥有一套住房的,超过规定房产数量的,都属于限购范围之内”,但现在的解释则将另一部分居民纳入“户籍家庭”范畴,这也难怪业内人士、灵通中介及购房者“没有人会想到居住证满3年的非上海户籍人士也可算作户籍居民”。
“旧政新解”的醉翁之意在哪里?上海中原研究咨询总监宋会雍认为,地方政府此举意在挖掘更多楼市需求,“目前,上海市共有人口2300万,其中900万是非上海户籍家庭,该部分家庭的购房需求并不小”。换言之,“旧政新解”几可看做是定向的、局部的放松限购政策。
上海的“旧政新解”其实也只是一个低调的模本。随着楼市调控的深入给力,地方财政与楼市、金融机构、中介行业等多方博弈会更为“血腥”,调控也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考验。调控是把双刃剑,既降温了楼市,也勒紧了地方财政的日子。事实上,因为很多地方的财政支出对土地出让金依赖程度很深,土地市场的“淡季”,已经影响到公共支出的给付能力。利益关系不能纾解,调控博弈将更为尖锐。
在这个问题上,情绪化地“秒杀”那些试探性的地方政策或说法,实施起来固然很爽利,但背后的利益症结并不能迎刃而解。政策的调整,本质是利益的重组,不花钱就能解决的经济问题,已经越来越珍稀。前些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表明:2011年我国全年公共财政收入高达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加16510亿元,增长22.6%。据此,楼市调控给地方财政带来的“割肉”压力,能否从较为宽裕的中央财政中寻求到纾解之道?这个逻辑,其实也只是一个简单的“普惠”与“共享”理念而已。
限购令“旧政新解”的醉翁之意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