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充分发挥金融推动作用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进一步指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过程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实现期末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的目标,必须着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需不振导致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下降,这也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是国内需求。面对国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和世界经济的复杂变化,只有立足国内需求,才能增强抵御经济风险的能力。因此,扩大内需是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之中,国内市场存在着广泛的需求。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进行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加城镇化快需要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带来对生活环境、产品质量的新要求,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进而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这一进程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和消费能量,支撑经济增长。

  因此,面对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我们只有充分挖掘市场的潜力,有效释放国内需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大有可为。

  要通过健全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支持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节能减排。通过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节奏和投向,着力支持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必须坚决控制住对“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从当前经济形势和大环境分析,除房地产、汽车等原消费热点之外,教育、医疗、文化创意、旅游、养老等民生领域将成为新的投资和消费增长点。为此,金融业应审时度势,积极服务实体经济,明确支持重点领域,加强对具有消费增长潜力以及经济发展薄弱领域的支持,特别要加快解决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不足问题,加大对这些行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满足消费结构升级和民生领域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积极通过金融创新、业务流程优化等途径,提高优质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

  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还必须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要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同时,鼓励扩大民间投资,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引导巨量的民间资金投向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新增长点,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

  当前,我国民间投资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扩大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力度,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国内消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此,金融业可根据民间投资特点,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积极开展融资模式、服务手段和产品创新,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加大对民间投资的融资支持,支持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还应积极推动直接融资工具创新,拓宽其多元化融资渠道。

  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作为现代经济核心和重要调控手段的金融业,应深入把握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中不断出现的金融需求,同时研究探索更适合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金融服务模式,拓展金融服务领域,通过促进各个不同类别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