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尽管股市可谓利好不断,但却没有能够改变其弱势格局,甚至出现了一方面利好频出,另外一方面股市照样大跌的状况。有人说现在的股市患上了“利好冷漠症”,听上去似乎也确实有点道理,但仔细想想又不尽然。毕竟所谓的利好,其特点就是有利于股市上涨,对于期盼大盘回暖的投资者来说,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更不可能闻利好而做空。这种对利好的冷漠,应该说背后还是另有缘故的。
首先,现在虽然的确有很多涉及股市的利好政策,不过很多是属于制度建设层面的,其对股市的正面推动作用,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才能够实现。譬如从今年年初就开始讲的引进社保等长线资金入市的政策,其导向是十分明确的,如果得到全面实施,效果也会很明显。但是,长线资金从组织到入市,需要一个过程,很难在短期内完成。而市场在得到这个利好消息时,是希望资金马上能大量入市,迅速改变行情的低迷局面。眼看并没有出现大资金进入的动向,尽管不至于质疑引进长线资金政策本身,但是对其效果的评价不可能不出现变化。而随着时间推移,虽然这方面举措不断,但其对股市的利好作用无疑会有所递减。还有像大股东增持等政策,其本身的利好因素也是清晰的,但是受到实施规模以及操作节奏等影响,相应的作用就不容易表现得很明显,乃至后来也被忽视。应该说,在这里反映的是利好政策的长期效应与投资者的短期需求难以匹配的结构性矛盾。
其次,也不能否认投资者对于现在所出台的一些利好政策,由于其本身的认识能力以及利益诉求方面的因素,理解上还是存在差异的。有些利好很可能未必会被当作利好,或者被认为效用有限。以最近公布的红利税差别征收制度来看,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长期投资,因此也确实有利于股市的长期发展。但是,由于在此政策下受益的大多为超长时期持股的投资者,而这个群体的规模并不大,相反数量可观的是短线投资者,在此政策下实际上是增加了税负,因此其市场反应就比较复杂了。另外,一些人还担心这一政策对于短期投资的抑制作用有可能会影响股市的流动性,而这显然也会使得政策本身的利好作用更加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应该说,对一个规模已经足够大的市场而言,要出台某项能够让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满意的具体政策,恐怕也是很难的。如果缺乏精巧的把握以及有效的宣传,实际上政策的正面效应就难免打折。红利税政策是这样,退市政策不也同样如此吗?显然,利好政策如何能够为大多数投资者所认同,并且符合其需求,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最后,客观而言,时下虽然股市的利好政策很多,但真正能够切中市场要害问题,并且着眼于全局,回应投资者最主要关切的政策还不多。大家都清楚现在股市供求关系紧张,资金不愿意入市,要化解这个矛盾,让投资者对未来行情有信心,就需要进行改革,出台有力度的政策。新股发行节奏最近有所放缓,这是基于什么考虑呢?在这方面沉默的结果是市场上各种不负责任的传闻甚嚣尘上。显然,这就需要澄清,而最好的澄清是有明确的政策,通过这些政策的出台,让大家对问题有全面了解,从而形成稳定的预期,并且取得高度共识,让利好政策也能真正产生效用。
股市上的投资者都是最敏感的一批人,在本质上他们是不会对利好冷漠的。之所以现在出利好股市却不涨,是因为存在不少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加以研究,逐步解决,使得政策利好在市场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引导股市理性运行的重要力量。
A股“利好冷漠症”背后的隐情
评论
编辑推荐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