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真正“拯救”股市


  每当股市低迷,大家想到要各路救主来“救市”。然而,“救市”真能让股市复苏吗?

  被呼吁推出的救市措施中,的呼声最强的当数“要求监管机构停发新股”。

  股市低迷了多久, “砖家们”大声疾呼地要证监会停发新股喊了多久!这是非常可笑的违背常识的事情。理由也似乎很简单:认购新股的因新股破发亏了。在新股上市时炒新的也因高价买入而在股价回归其应有价值之时亏了。但其理由却不能成立:新股投资为什么不能亏?以前的打新不败,是以二级市场接盘的投资人大多失败, 且市场定价机制及供应扭曲为代价的。在成熟市场中,打新和炒新无论在牛市或是熊市都是胜负难料的。

  新股高价的问题只能由市场自动调节来解决:如发行价高,市场环境又欠佳。新股发行可能会100%中签并破发。投资者还敢盲目认购不? 如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那新股票就无法发出,新股的供应就由市场调节,所谓的对市场冲击无从谈起。根本不需要管理层来叫停新股发行。

  管理层只需严明执法确保公平,其他有形之手大可不必伸出。所谓的“新股高价滥发”由市场自动调节就可以了。

  市场经济中,发行和买卖股票是交易双方的事情,并不是市场监管者的责任,也就是中国证监会本来是没有权力停止新股的发行的,股票发行是一种价格博弈,价格太低发行一定是不愿意发的,这应该投资者的常识。在香港、美国等成熟的投资市场,从来没有人会因为市场低迷而要求交易所有或是监管机构叫停发股票。只有市场低迷时,投资者出价过低,而发行方觉得贱卖不可接受而停发!

  投资者可以试想一下,如停发新股“救市”,最终的收益者会是二级市场接盘的你们吗?一定不是!因为,炒高一把后,大股东们更积极高位套现,高管们更积极地辞职卖股!为什么?因为被进一步炒高后,价值被超级高估。试想本来值一元的东西市场上有人一百元要,不卖的是傻子!这些股票遭减持之后,股票价格其后往往大幅下跌。这意味着大股东在高价位减持,散户在高价位接盘,新股高价发行的最终结果令财富从散户转移至大股东!

  如果一边骂着发新股,一边抢着高价接盘,又盼着自己高价接盘后,突然因新股停发而被炒高获利。这与“一边控诉着交通违章,一边闯着红灯来自己占便宜”的做法无异,最终受害的一定是自己!

  其实,要想新股低价发行甚至停发,投资者是有最后决定权的!而且方法简单的很:不买任何“高价”发行的新股就是了!

  只要市场没有了需求,新股自然就不再可以“高价发行”了。新股持续低价发行,低到“贱卖”的程度,大股东自然就不会卖,高管更不会“笨”到为卖股而不惜辞职了。所谓的新股冲击市场一说就无从谈起。当有一天新股发行(低价、随行就市、不需要排长队……)成为常态,打新胜负各半之时,股市的结构性泡沫问题就已解决,在总体估值“非常合理”的背景下,A股长期的走强就可以期待了!

  另一个被呼吁得非常强烈的措施是降印花税。

  其实,减免税收是当然的好事。但是,目前千分之一的单边(收卖方的)印花税率并不算高。而且,减税本身既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投资价值,也不降低买股的成本。因此,难以扭转市场下行的趋势。此招从前用过多次,每次激发的反弹都是“短命行情”。

  外来的救主又如何?

  利用外资救市,历史上也多次被使用。最早的一次在1994年,当时,沪指从1993年2月的1559点一路下滑,至1994年7月份已跌至325点,跌幅惊人。于是焦虑的管理层终于在1994年7月30日(周六)出台著名的三大著名“救市”政策:“暂停新股发行和上市”;“严格控制上市公司配股规模”;“扩大入市资金范围(发展我国的投资共同基金,培育机构投资者;试办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地吸引外国基金投入国内A股市场;有选择地对资信和管理好的证券机构进行融资)。其中,试办中外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逐步地吸引外国基金投入国内A股市场这两点,就是引进外资来“救市”。

  结果,但终因宏观形势并未根本改变,股市基本面欠佳,股市在维持了两个月的短暂牛市行情后再次滑落。市场在9月登上千点大关后,行情一路回落至年底的700点左右盘整。其后,继续不振。

  2003-2005年以及2008-2009年这两段的国内股市低迷期,QFII都曾被大力引入来“托市”,结果,托市的目标未曾实现,倒是让以价值投资和逆周期操作等理念见长的QFII外资们较为精准地成功“抄底”获利。

  最近推出的QE3(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在市场中又被一些分析师认为可以令中国股市走强。事实上QE3推出后,世界各地股市与商品期市的明显上涨。但笔者认为,QE3难以改变国内股市的运行规律。

  我国有着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美元泛滥的流动性不能轻易转化为支持国内股市上行的流动性。而且,尽管QE3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美国的需求,但这需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就美国的政策而言,也是把重点放在扩大美国制造上。因此,难以期待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很快就会有快速增长,从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和改善企业赢利。更有甚者,美国的QE3带来商品价格的上涨,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反而可能延缓中国宏观政策的放松进程,反为有对国内股市起反作用的可能。因此,指望QE3的外力来帮助国内股市走强也不现实。

  还有其他救主吗?

  股市持续下跌之际,不少人认为如A股也像股指期货一样实行T+0交易制度来“救市”,T+0最直接的影响是使交易更频繁,,对散户,就像在赌场不停下注一样,多赌一定多输。那有赢家吗?有!对券商和国家大大有利(佣金和印花税随交易量的大增而大增)。我们可以查查A股在九十年代初实施T+0交易制度时的“光荣历史”吧!市场最低迷的时候就是T+0年代。现在香港和美国等绝大多数成熟股市都是T+3,它们走势可比我们强得多啊。

  不少投资者认为交易越灵活、越频繁,则投资回报越高。这是个绝对的误区。真实情况是,如缺乏耐心长期持有。在频繁追涨杀跌之际,高的投资回报目标更难实现。有人戏言:如果把目前的交易制度由目前的T+1天,改为T+1年,想必能大大提高股市投资者的平均回报。此言其实不虚,因为投资者们除了将被迫持有股票较长时间,还将大大减少交易的费用。其实,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经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我国股市,从来就不能指望内外的“救主”。能提振股市并令其全面走强的关键因素有:长期回调后市场具备自身合理的估值、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支持令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国内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宽松令资本市场资金充裕、一二级市场以及大小股东的利益重新得到合理分配令市场信心恢复等。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上述令股市转强的因素均已经开始具备,因此,国内股市转势向好是可以期待的。

  如果投资者们都认同上述结论,那就不妨多买已极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蓝筹股,而且坚持多买少卖的原则。同时对高价发行的新股敬而远之。这会从根本上改变股市的供求关系,这才是拯救自己,也就是拯救股市的最有效之实际行动。

  还是让我们高唱《国际歌》,团结起来,拯救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