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与广场协议


美国在对华政策上面再次玩弄双重标准伎俩,一方面表示不选边站队,一方面又明确声称美日安保协议适用于钓鱼岛。仔细分析其中的原委,美国的伎俩不过是二十七年前广场协议的一个延续。

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联合干预外汇市场的协议,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图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结果是日本中了圈套,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一路走低,从当年的1美元兑250日元,狂跌至现在的180。当然,受到最大打击的就是当时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日本。自广场协议之后,日本持有的巨额债券财富在美元兑日元的巨幅且急剧贬值之下化为乌有,直接把日本经济引入了衰败。

美国打击日本从保持其老大地位来看当然是必要的,因为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体,日本是第二,虽然第一第二之间在总量上依然差别巨大,但是排序上看第二位总是第一位的最大竞争对手和威胁。如果要打击敌人,当然是要向冲在最前面的敌人开火。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据说已经是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那么对于美国霸主地位的威胁自然也就超越了日本,而且中国不断地买入巨量的美债业已成为了美国的最大债权国,持有的美债高达1.2万亿美元之巨。美国是一个霸权成性的国家,不会对任何一个国家的赶超无动于衷。在这种情形下,美国希望如法炮制广场协议,重演汇率战争对日战役的剧情,是再自然不过的想法了。

所以,美国不断地紧逼人民币升值也就毫不奇怪了。

 

这和日本抢占中国钓鱼岛有联系吗?当然有。

在广场协议开始产生效果的时候,正值中国轰轰烈烈开始改革开放之际,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这期间包括了中日之间的经贸发展,日本对华贸易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最大贸易部分。

因此可以说,伴随着中国的开放发展,中日经贸超越政治领域的发展,带给日本的利益是巨大的,在很大程度上冲减了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重击。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中日贸易的同期发展,广场协议对日本经济的打击效果要远远大于现在,日本经济的衰退会远远严重于现在。这就相对于是美国要扇日本的耳光而中国却在日本脸上放了一个棉垫子。美国对日本的打击效果的削减,很大程度上是中日贸易的发展的结果。

那么,很自然地,如果能够削弱中日贸易,一方面可以强化广场协议的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减缓中国发展对美国老大地位的威胁,可以说是一石二鸟。此时,二战之末美国埋下的一颗棋子——钓鱼岛主权,终于可以启用了。

中国现在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国,如果中日之间因为钓鱼岛产生摩擦,殃及中日贸易的发展是毫无疑问的。现在,受到中国国民反日情绪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已经受到明显影响,同时,中国承认,这种影响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此一来,美国也就如愿以偿地实现了一石二鸟的战术效果。把老二和老三打爬下了,老大的地位自然也就更加安然了。

可见,美国在钓鱼岛上的表现,不过是广场协议的延续。

 

日本是一个与邻为壑的民族,世界上惟一的一次原子弹攻击就是美国施加给日本的,直接导致日本无条件投降。投降之后也没能避免美国在经济领域用诸如广场协议这种手法的限制与打击,但是,日本现在认贼作父,不仅不看到中日关系对日本经济的挽救,而且与邻为壑,不惜牺牲中日关系来维持和强化对中国领土的窃占。

日本不见得缺乏有见识的政治家,但是,相信日本会安然接受二战结果和战后世界秩序安排,那是天真的。冲出岛屿囹圄重新称霸全球的想法就是日本政治家的远见,是根植于日本政客心中的,这就决定了日本会选择并采取与邻为壑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

美国二战之后对待日本的做法,一方面可以说是日本的罪有应得,另一方面提醒其它国家,顺从美国并不能带来美国的忍让,在美国方面,其它国家的发展就是对美国的威胁。如果菲律宾等这些亲美的国家经济急速发展,超过中日,美国和他们的关系一样会异常紧张。美国是看不得其它国家和民族崛起的,不论这种崛起是以和平方式还是霸权式的。这也提醒中国的政治家们,有美国霸权存在的当今世界,希望以和平的方式崛起于世界,阻力是显而易见的。

国际间的经济,早就不是微观经济学所说的自由经济秩序,国际经济就是战争的另一种形态,是战争就不是和平。所以,中国经济是要发展的,航母也是要同步建造的。不为害人,也要为防人施害。

能不能把巨额美债变成掌握在中国手中的一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