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站上世界信用评级舞台


    在西方国家主要由美国主导的信用评级舞台上,首次出现中国角色。1024日上午,中、美、俄罗斯三国的评级机构共同宣布发起成立一个非主权国际评级机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国际评级标准,向世界提供公正的评级信息。消息传出,引发公众高度关注。
  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总部设在香港由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与美国伊根琼斯评级公司(Egan-Jones Ratings Co)以及俄罗斯信用评级公司(RusRating JSC)成立的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总部设在香港,计划用6个月完成组建,争取5年完成4大发展项目,包括构建统一的国际评级标准、构建国际评级监管体系、建成全球市场服务体系、形成参与全球评级的能力。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将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机构,参与各国的信用评估。
  大公国际成立于1994年,因近年对外发布的对美国等国的评级低于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穆迪及惠誉,而为外界所知。
  合作方之一的美国伊根琼斯,去年先于标普下调美国评级、今年下半年多次下调欧元区国家评级,最新一次行动是将西班牙评级由"CC+"降至"CC",评级展望为"C",使西班牙评级首次被降为垃圾级。
  其实,为获得信用定价权,中国一直在积极努力。一个特别的事件是2010711,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首次发布《大公2010年五十个国家信用等级报告》和《2010年国家信用风险报告》。这是世界上第一个非西方国家评级机构第一次向全球发布国家信用等级信息,引发国内与国际社会强烈反响。
  目前,发展民族信用评级机构正成为中国人的共识,许多有识之士正用战略思维认识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地位与作用,充分认识到中国崛起与国际评级体系的关系,把取得中国国际信用评级话语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持本国信用评级机构率先国际化,争取中国在国际评级体系的话语权地位。
  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呼声日渐高涨目前,世界信用评级秩序主要由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主导或者说垄断,新成立的全球性信用评级集团能带来更客观的评级信息,将推进世界信用评级体系的改革。
  其实,早在去年12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就曾对穆迪、标普、惠誉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表示质疑。他说,从短期的角度看,评级在较短时间内加大了经济上下波动的振幅。结果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一旦一个机构出了问题就落井下石,加重事态各方的发展。在情况好的时候,又把人家捧上天,而实际上情况并不是那么好。
  信用评级第一次受到全世界高度关注和质疑,是在2008年时的金融危机。那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实际就是由美国评级机构信用信息严重失真而引发。
  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信用评级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更事关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在世界范围内加强监管,甚至改变现有评级机构模式,建立新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的呼声日渐加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其本质是全球信用危机,是债务主体的实际偿付能力出了问题。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过度负债,脱离了自身的财富创造能力。而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能过度负债,是因为拥有评级话语权。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由美国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三大评级机构把持的国际评级体系标准存在重大缺陷。
  三国为何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信用也要全球化了。之所以能成立一个全球性的信用评级集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美、俄罗斯是当前世界最大的三大经济体之一。中国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俄罗斯在债券和债务之间比较中立,三方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除此之外,中方的大公国际是发起人,且一直是推动者,在这四年中,大公国际接触了几十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的评级机构在建立新的世界评级体系的宗旨和改革方向上高度一致,再加上目标一致,就走到了一起,成为共同发起人。
  众所周知,在信用产品领域,评级机构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一家公司的债券评级如果遭到下调,就会引发抛售;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还有可能丧失国债融资的能力。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信誉大跌,这给了竞争者一些机会。这次和大公合作的美国独立评级机构伊根琼斯,在2011年就先于标准普尔下调美国的信用评级,名声大噪。而大公国际对美国的信用评级一直都不高。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影响力的上升,国际信用评级领域可能会听到更多的中国声音。
  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表示,全球信用评级市场由一国的三大评级机构垄断的格局本身就很不合理,且这些权威评级机构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发展过程中,作出的有些过于乐观或偏颇的结论一再引起质疑,因此,中国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联合美国及俄罗斯的评级公司共同成立“世界信用评级集团”,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王尧基认为,成立多国共同参与的评级集团对中国及其他国家争取在国际评级体系中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挑战已在全球范围内确立垄断地位的三大评级机构,并使该集团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和权威性很难,需包括大公国际在内的各国参与公司充分发挥“聚合”优势,并付出长期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