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掌握着贸易商的进货优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纵观近期钢厂的态度虽略显分歧,但也有其一致性。无论是从稳定市场角度平盘为主,还是从2012年订单考虑下调为主,均显示出钢厂对中远期市场行情并不看好。钢贸商普遍认为,尽管如此,在“话语权”方面也很难从钢厂占得便宜。

    北京金大宇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严飞认为钢贸商很难争得“话语权”。他说:“这个话题属于'老话重提’了,我觉得希望不大。其实这个话题年年在谈,但是年年都谈不出多大的新意。”严飞分析,钢厂的实力太强,是不可抗拒的,并不是几个或者十几个钢贸商就能改变这种局面的。

    据北京智恒达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业务经理李明一透露,他们公司在订货政策及订货量上都与往年相差无几,并没有因为行情特殊而受到影响。“因为在房地产方面有些进展,我们不光不会减量,还有增加订货量的计划呢!”

    李明一认为钢厂所掌控的“话语权”是坚实而不可撼动的,商家们都各有各的想法,意见不统一,难以抱团争得“话语权”。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保祥说:“在难出货的时候,钢厂在保底的基础上应该适度让利。”钢贸商抱团争取“话语权”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钢厂的运营是要靠市场、钢贸商的,他们在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都来自于钢贸商。不能因为当前低迷的行情就极力压制钢贸商。”王保祥认为,钢贸商应该从定价机制和供货量上争取“话语权”,“钢贸商过于松散,所以难逃厄运。与其坐以待毙,还不如去和钢厂进行平等、诚实的沟通协商。”不过,争取“话语权”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现在这种特殊的行情正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当然,如果短期内有机遇而抓不住,才是追悔莫及的,钢贸商的地位和生存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当记者接通北京京奥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永刚的电话谈及2012年订货事宜时,刘永刚说:“钢厂在订货政策方面并没有进行调整,虽然2011年行情特殊,但是我们公司2012年的协议量不但没有下降,还有小幅的增量。”刘永刚分析认为,钢厂处于非常强势的地位,牢牢把握“话语权”。他们对市场的把握并不比钢贸商差,而钢贸商的集中度却太差,“如果全北京市只有两家钢贸企业,自然能够团结起来。成百上千家钢贸企业,思想认识难以达成一致啊!”刘永刚异常感慨,“以河北钢铁为例,众多的协议户中,你不订货,他还订呢,而且还有增量的呢!”

    记者从江西萍乡钢铁厂的肖经理口中得知,他们钢厂在订货政策及订货情况上并没有太大变化。在记者调查的另外几家钢厂中,相关人士也都纷纷同意“钢厂的强势地位还是很难撼动”的说法。

    虽然钢厂的强势地位难以被撼动,但是在钢市正值特殊行情之际,钢厂和贸易商都顶着极大的压力,借此机会,钢贸商抱团争取,2012年的钢市或将出现一种崭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