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锐评”提出打造“和谐北京”10条建议
● 强国锐评博客圈(博客联盟)
日前,“强国锐评”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秀建提出打造“和谐北京”10条建议:
——北京社保参保人数首次突破1千万,如果加上那些没有参加社保外来劳动力那北京就业人数比这还要高出不少。就业人数超过1千万说明北京总人口常住加流动应该接近或超过3千万,参保人员中有不少属于漂类还没有举家迁移北京。为控制人口数量北京时必须放弃GDP指标,严禁开工任何新写字楼和工业厂房类项目。
——限购使北京GDP增速全国垫底说明北京经济增长主要靠瓦片经济和外来人口大量涌人,近10年北京每年水资源总量21亿立方米消耗36亿立方米。为避免环境恶化北京必须和瓦片经济告别,通过压缩基建规模90%来停止安置新增外来人口。我们必须学会在人口下降情况下通过其他方式来发展经济建设世界城市。
——《2011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指出北京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0万,新增流动人口70万。这2个数字加在一起130万,报告称这种局面还将持续20年,那北京人口肯定超英赶法。要控制人口数量必须放弃GDP指标,停止审批新建写字楼和工业厂房类项目,尚未开工项目一律取消。只有这样才能控制人口数量避免过度膨胀。
——北京市朝阳区提出2020年人才要达到130万以上,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46%。这需要人口数量1千万或者更多才能实现,目前全国居民文化水平最高一个办事处为受过高等教育人口占30%,到区县一级要更低一些。达到这个目标任务很艰巨,估计必须把低素质人员请走或安置到周围各区。
——学习其他城市保留老地名是保护北京古都风貌一部分,不论开发商如何绞尽脑汁想出新地名都应撤销,老地名必须保留,开发商已经改了地名的最好是强制性改回来。例如长河湾应改回:头堆村。富国里改回:祖家街。那些老地名代表了一段后人不应忘记历史。
——人口普查结果说明北京需要再一次调整行政区划,海淀区人口过多常住加流动450万已经超过世界大多数大城市人口规模。为便于管理减轻区政府负担应该把海淀区南部门头村以南四季青地区以及三里河路以西,紫竹院公园往南全部划归石景山区,把海淀区人口划归石景山区100万以上以平衡区政府工作负担。
——北京已经完工保障房小区内出现不少空置房,外面很多家庭在等候里面却有不少空房。这首先说明目前保障房政策漏洞太多,有空置房就应该立即重新摇号把它全住满。另外也说明必须采取4环外买二手房面积不超标免交税费,河北买房保留北京户籍来代替部分保障房。
——北京前门铛铛车准备延伸到永定门遇到困难,这首先是因为选用车型过于原始,其次是线路定位不对。这条线应当改成北京城市南部地区客运主力干线,改成低成本大容量轻轨线路代替BRT1号线。1号线拆房过多成本太高属少慢差费典型,把铛铛车线路改成轻轨线路,在进入目前BRT1号线路段后架设空中供电线路。
——北京市2011年6500公顷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已经提前完成,这对市民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它意味着更多外来人口将加速涌入北京。为控制人口数量避免过度膨胀和环境恶化,北京市必须严格实行市区面积0增长。从2012年起停止供应新建设用地通过压缩基本建设规模裁减就业岗位来控制外来人口涌入。
——北京有高端海归10万人占全国1/4,这严重影响了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拉大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北京必须把让贤作为重要任务,要取消:北京市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大奖,不再对海归给与奖励。是人才你就该回乡,北京市还要通过让项目、让资金送你们一程,人才回乡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