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为学,如哈勃望远镜望太空,群星灿烂又有条不紊,其思远而行笃;孔子为人,如莫扎特之交响曲,柔情似水又情趣盎然。如在《论语·述而》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他听到一个人唱歌唱得很好听,肯定要请这个人再唱一遍,然后自己再去和他同唱。孔子一定是有着一副好听的嗓子吧?再加上胸中奔放的激情与飘扬的才思,这歌声肯定会有着感染人的穿透力。在同一篇中,还有着这样的记录:“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的乐章,三个月都尝不出肉味来,喟叹道:“想不到欣赏音乐竟然可以达到这样令人忘我的境界!”其实,在《史记·孔子世家》里,在“三月不知肉味”之前,还有“学之”二字,或者这才是表达了当时孔子的真实情景,就是孔子的好学与学习的投入,学习起来到了入迷的程度,连吃肉都不知道味道了。

  好学不辍又本色性情的少年孔子,终于在遍尝人生五味之后走进了三十而立的中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