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为啥坚持谈政治改革


  【21世纪初,中国经济高歌猛进,超日追美。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政治、环境问题层出不穷。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幸福的社会,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政治改革。改什么?怎么改?大体意思:村、乡、县三级可以逐步进行选举。先从党内改起,再扩展到党外民主。本文,上半篇讲温家宝提出改革的背景,我对温家宝的印象,政治改革的理论基础。下半篇讲,政治改革的必要性,温家宝政治改革的思想,不改革中国将进入死胡同,结束语。】

  三年前,我第一次注意到温家宝总理提出政治改革。当时,感到无比惊讶。我和众多学者一样,不仅不敢随便谈论政治改革,总认为这是一个不能探讨的命题。搞不好,就会被扣上‘反党、反革命’的帽子。

  然而,没有想到的,却是听到温总理‘大胆’提出了政治改革的想法。

  民间的小道消息说,因为温总理提出要政治改革,在中央遭到批评,甚至排挤。有段时间,他不再讲政治改革了。因为,温总理的高层同僚们,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政治改革。有人深怕,一旦谈论政治改革,就会影响党的领导地位,甚至影响到国家的稳定。有人甚至认为,敢不敢搞政治改革,已经成为中央上层领导的斗争焦点。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是小道消息,或是一些外界媒体对国家领导人的无端猜疑。

  其实,有没有必要政治改革,并不是总理一个人能说了算的。中央领导,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因为谈政治改革,就对一个总理进行排挤。

  应该说,政治改革,是执政党,也就是共产党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如果不进行改革,经济发展就要受阻,社会就必将停止进步。

  因此,政治改革,不是总理的个人问题,而是,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问题。

  在沉默了一年多以后,温总理于今年9月份在大连召开的达奥斯论坛上,再度提出政治体制改革。而且,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步骤和内容。再度展现大国总理的风范和胆识,更加体现,他对当前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

  中国需要政治改革。但是,谁敢首先提出来,先改什么?后改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改革目标?这些,都是非常敏感,也是非常困难的问题。做为即将离任的温家宝总理,敢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提个头,需要勇气,需要长远的目光,需要冒风险,更需要个人的魅力和智慧。

  我对温总理的印象

  温总理在任期间,我非常荣幸的和他接触了三次。

  第一次,是2004年,我和几位留英学者,跟他一起,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亲切坐谈,地点是中国驻英国的大使馆。我当时和另外3位学者,每人做了4分钟的发言。提出我们对中国经济、社会、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许多建议,并为温总理提交了一个正式的书面报告。

  我当时提出4个问题,至今还念念不忘:三农问题,工业结构问题,贫困问题和收入分配问题。温总理当时对着我说,‘你说的每个问题都很中肯。’

  从2004年到现在,中央做了几件划时代的大事:取消农业税;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进行大幅度的补贴;实现农村9年义务教育;农村医疗保险和养老金;农民工最低工资保证,等等。

  这些措施,虽然力度和广度还远远没有满足广大农民的需要,也没有根本解决城乡收入长期存在的巨大差别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农民工落户城市的种种问题。但是,假设没有这些措施,恐怕目前的城乡差别会比过去更加严重,中国的社会问题会更加突出。因此,我认为,温家宝在当总理期间,所做的种种努力,应该是非常得民心的。

  第二次见到温总理,是2009年春节。那时,他和我们一大帮人,一起包饺子。因此,除了看他包饺子,我没有机会跟他对话。不过,当时,我对他讲的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他说,‘每天早上一起床,就问秘书,今天股票市场如何?有一天是星期天,我还是问同一个问题。秘书说,总理,今天是星期天啊!’我们都被他逗乐了。

  当时,温总理还说另外一句话,‘经济危机,既是危险,也是机会。中国人,中国政府不怕危机。我们有清楚的头脑,应对危机的良药是:信心、信心,加信心!外国人,对危机没有信心,这个我就管不了了。我只能希望,外国朋友和政府,在危机面前,也必须要有信心。’

  2009年那次见面,我认为,温总理非常关心中国的经济运转,也非常理解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极大风险。但做为大国总理,他显得非常镇定。尤其是在危机目前,不是讲如何去花钱,而是,如何去鼓励士气和民气。这其实,就是拯救危机的最好药方。

  第三次见到温总理,就是今年他再次访问英国。这次,给我最大的印象是他直截了当的批评卡梅伦,不要对中国的人权问题指手画脚。

  我觉得痛快,连英国人都认为卡梅伦不适事宜。英国自己的问题多多,结果还要‘教育’中国人没有人权。温家宝在英国签了14亿英镑的采购合同,到了德国,就跟德国总理,签订了8倍于英国的合同。他等于在说,‘Look, 中国的经济地位已经超过英国了,英国目前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已经大过后者对于前者的依赖度。中国人的事情,中国人自己解决。你们英国人的事情,也必须自己解决!’

  除了三次直接接触的深刻印象,温总理在过去10几年处理的几件大事情,也让我非常受感动。1998年的长江大水,做为副总理的他,身先士卒,冲到最危险的武汉和九江;2003年的非典,他和胡锦涛一道,雷厉风行;2008年的汶川地震,在几个小时之内,他已经到了地震的中心地带,为灾区人民带去了最及时的安慰,也为抗灾救灾工作铺开了一个另全世界人民感动的局面。还有,就是最近的5-23温州火车追尾事件,他冒着疾病,到了前线,才把被铁道部和有关官员搞得乱七八糟的局面给挽救回来。

  政治改革的理论基础

  政治改革的必然性,可以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找到理论依据。

  马克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上层建筑也会影响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成为阻碍经济基础的时候,上层建筑就必须进行调整。’

  上层建筑的调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觉,也就是和平的形式。一种是,暴力的形式,也就是流血牺牲、革命的形式。

  中国每个封建王朝,周而复始。每一个周期,都是经历了混战,建立,繁荣,腐败堕落,百姓造反,流血,再造王朝的过程。

  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老一代革命家,都熟读历史。他们的理想,不仅是粉碎封建王朝,建立以民为本的民主社会,而且是要把中华民族,变成永远繁荣昌盛,世代相传的和谐、富有和幸福的社会。

  胡锦涛和温家宝这届政府,多次强调以民为本,科学发展,等等建国方针政策。这无疑和马克思主义是非常吻合,和毛泽东思想完全一致的。

   唯一值得注意的,就是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官僚腐败,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现象。而这些现象,跟目前的管理体制和政治体制有关。尤其是对政府官员的选拔、培养、监管不力有关。只有党内进行认真的改革,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亲民的政治体制,中国才能打破目前的尴尬局面,才能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建立一个全民幸福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