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在有目标的坚持


  干一行厌一行,生活中常见。能把一份职业做一辈子,不容易。

  之所以厌,想来原因多样。新鲜感过后的失望,长期重复形成的单调,对职业价值的质疑,期望实现后的茫然,这山看着那山高的幻想,等等,都可能使我们改弦更张,另起炉灶。我当初毅然决然扔下铁饭碗,从学校体制内走出来,就是因为拿了高级职称后,没有了目标,丧失了动力,剩下的只有重复,不想四十岁就能看到六十岁的模样,于是下海创业,选择了一个不确定的下半辈子。

  但现实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职业瓶颈无法突破带来的困扰。因为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无法走上更高的层面,看不到未来的希望所在,在焦虑不安中,放弃原来的积累,选择走向另一条职业成长之路。说得好听点,叫职业转换;说得难听点,叫半途而废。

  业内常常有两种论调,都有市场。一种说,咨询师的职业只有三到五年的新鲜期,干到一定程度就要改换门庭。一种说,咨询师是可以干到死的职业,越老越值钱。孰对孰错,我以为,关键还是看每个人的修为。

  客户的认可程度,市场的回报尺度,是你对所从事职业的价值评判的两个标准,一是精神的,让你有成就感;一是物质的,让你有满足度。如果你这两方面的上升通道受阻,可能就会丧失职业忠诚,丧失继续走下去的兴趣和勇气。

  咨询师创造的价值,是有层次之别的。概括有三:一是卖劳务,客户能干但不愿干没精力干的事,你替他干。二是卖技术,客户想干而不会干的事你帮他干。三是卖思想,客户不知道怎么干的事你教他干。三个层面客户认可和市场回报有着很大区别。第一种拚的是体力,当牛做马,挣得是辛苦钱。第二种比的是专业,能力交换,吃得是技术饭。第三种靠的是智慧,指点江山,卖得是奢侈品。

  如同你请钟点工,一小时二十元就算不错;你请钢琴家教,一小时就要过百;你请法律顾问,一小时就要上千。如果你如同段永平想见巴菲特,那一顿饭功夫就是天价。

  所以,咨询师的职业三阶段,如果能顺利进阶,从开始的卖体力到卖技术到卖思想,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会有更多上行区间。人们常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里的“熬”是有目标有方向的熬,而不是瞎熬,所以再苦也能坚持。而我们许多人在职业上的多变,恰是方向混乱、路径迷失的结果。因为不知所终,所以浅尝辄止,处处挖坑,处处挖不深,错过了本来可以更直接、更有效的成长之路。

  个人职业成长如此,公司战略亦是如此。如何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如何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如何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如何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公司的规律与个人的规律如出一辙。

  谁都知道“坚持就是胜利”的道理,但如何坚持?能否坚持?是学问也是艺术。职业理想帮助我们树立目标,职业认知帮助我们明确路径,职业规划帮助我们理性行动。

  在走途无路时找路,在没有希望时希望,在别人放弃时坚持,也许,就会给自己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