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城市抵触“限购”?


  京高策房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李国平认为,目前看,中国的二三线城市“限购“积极性并不高,而且从市场形势看,也无“限购”的必要。他建议,中央在调控房地产时,应当谨慎行事,谨防干预过度。

  李国平表示,目前执行“限购”政策的城市超过40个,房屋成交量明显萎缩。“北上广”和深圳等城市,上半年的房屋交易量急剧下降。有的月份,成交量甚至出现了环比60%~70%的跌幅。

  但是,从已“限购”的二、三线城市看,较之一线城市,房价涨幅差距明显。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二三线城市房价整体仍然呈现涨势。究其原因,首先,大部分城市执行“限购”没有一线城市严厉;其次,更多二、三线城市还没有限购,投资需求溢出,从一线城市向周边扩散,二、三线城市市场逐渐升温。

  目前“限购”政策的程序是,首先住建部给出标准,地方据自身情况上报住建部,经审核后,出台“限购”措施。也就是说,住建部并无权指定“限购”的具体城市,地方可自行发布“限购”政策和措施,住建部只有“督促”之责。

  李国平认为,受中央“严苛政策”和“弹性执行”影响,地方政府很难会主动“限购”。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并不愿意限购,而是希望趁着限购的形势,迅速将房地产市场发展起来”。

  这是因为,地方政府普遍面临土地财政的压力,都在大量开发土地,搞城市基础建设,地方融资平台的压力也非常大。一线城市“限购”,恰恰为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会。

  于是二、三线城市的房价增速明显。地方政府认为,趁着房价往上涨,可吸引开发商积极拿地,卖出一个好价钱。此时,让地方政府出台限购措施,“自断财路”,肯定会遭到抵触,难有积极性。他认为,中小城市“限购令”能否在9月初陆续出台,还很难说。

  同时,即使地方政府“不情愿”做出“限购”承诺,由于新推限购的城市大多“天高皇帝远”,住建部要敦促、监督的面很会非常广。中央政府直接干预线路较长,这也会使得“限购”政策难以真正推行。

  李国平表示,二三线城市“限购”,中央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尽管地方政府担心“限购”影响土地出让,但中央政府却更关注泡沫会否转移。中央恰恰看到了二、三线城市的增长,反而警觉,不能放松。非但如此,还要持续加压。政策博弈根源于此。

  最后,李国平认为,如果仅仅抑制房地产市场泡沫,自然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一旦房地产市场垮掉,地方政府就会受连累;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垮掉,中国金融系统一定会爆发巨大危机。这样的风险,无论地方还是中央政府都无法承受。

  因此,他认为,考虑到目前各地融资平台风险不断恶化,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得不“投鼠忌器”。否则,很有可能到了某个时点,出现2008年的情况:“遏制之声未弱,刺激需求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