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改革才有出路 (1)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大部分民用消费品制造行业和流通行业,因为主要生产方式以来料加工为主,不需要自主核心技术研发,进入门槛不高,国际市场容量庞大,国内市场细分和行业垄断局势不明显。在国有和大规模资本逐渐退出后,涌向能源、交通、金融、房地产、高科技行业之时,所余留的发展空间被民营企业迅速占据,滋养了众多实力不等的民营企业得以发展壮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市场格局的改变,竞争的日趋激烈,民营企业很快就遭遇了发展的瓶颈.而民营企业在随着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壮大之后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一直绷紧着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的神经。

  聘用外脑,依靠他人完成自己未能完结的心愿和寻找到适合企业发展的远景,目前是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家所采用的通用方法。但是,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因为考虑到企业的稳定性同时又受到人力资源的限制,多数企业成为了家族式企业或更多不是家族式的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方式。表面的人情和血脉替代了企业的文化和理念,用于管控企业的内部执行能力;无度的信任和放手遮盖了规范和制度,约束人的行为思想,决定人才的选拔和利益的分配;家族内的文化理念成为了企业的文化理念,而企业管理者(族长)的行为方式往往也决定了企业内部的执行路线。

  在这里,我并不想反对家族式企业的的外在形式,家族式企业在全球并不是没有成功的案例,血脉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和理念的延续,只要具备相对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家族式企业往往比普通企业更具备可靠性和聚合力。

  只是相对西方,中国的明清两代,儒家文化在集权统治阶层的簇拥下,发展到了历史和封建社会的最高点,正是这种高度使得中国的封建社会相比较西方主流文化的发源地欧洲,延续的时间更为漫长。而在历史文化的沉淀以及余留思想的影响之下,培养现在中国发展核心人力的家庭。当时的家庭的教育和家庭管理模式相对而言也更多的具备了一种封闭、刚硬、集权的特性,在这种文化所影响下的家族式企业也未免会受到影响,但这些特点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拼搏的创新企业特质并不切合,也不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民营企业大多以发起者和创业者为核心,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权利的逐步分散,在缺少管理规范约束监督的情况下,权利又在各个层次被放大占用,并与个人利益得到了自觉的紧密相连。同时因为没有很好的正负激励机制和远景规划,产生了消极的群体效应,导致了企业的发展受到阻挠。

  另外,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没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积累,而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细分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得以抓住机遇,通过自身努力从而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发展节奏的跳跃性和财富积累的快捷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忽略了自身再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超前企业变革这一定律。因为家族式管理的特性,企业往往等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和阻挠积累到一定程度,在企业内部显山露水之时,才能有所醒悟,并开始寻找创新和改革的途径。而在这个时候,企业已经沉淀了多年的问题和弊病,正在一步步加速蚕食着企业所累积的根基。

  而这些都正是应证了那句老话“参天大树,风吹不舞,雨打不乱,蝼蚁虽小,却能毁之于无形”。

  多数企业的领军人所发现出的问题因为受到个人视线的限制,看到的只是问题的表象,受到意识上固有习惯的影响,更多的会把问题推托于外部归因。意识是行为的指向,再加上因为急于求成,私营企业最渴求改变的大多也仅仅是企业外部活动的适应性,而忽略了企业内部和自身对环境的适应性。

  进入转型期之后,已经告别了过去那种粗放式经营,进而迈入一个提升和发展的阶段。和创业时期相比,这是个更艰难的阶段,因为不仅有很多困惑,同样也要面临着很多诱惑。

  到底是走多元化还是专业化?教科书和现实给了不同的答案……

  出口到底要做品牌还是做贴牌?专家和企业家也有不同的答案……

  当年随自己打江山的“功臣”和学历高的新员工,他们之间的利益如何平衡……

  在企业发展和转型时期,这些问题不仅是困惑,也不仅是陷阱,更是诱惑和挑战,作为一个企业家,这是考验自己智慧的时候。

  5月27日下午,在知识经济俱乐部举办的企业家沙龙上,作为万事利集团总裁的李建华,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其他浙商进行了一番对话。

  火箭理论

  要不断学会放弃

  提问:万事利从原来的丝绸,到现在的医疗产业和商业流通产业,一共有三大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如何整合自己的产业和战略,使企业保持更好的发展?

  像火箭一样,不断学会放弃,这是李建华在介绍万事利三大主业发展战略时打的一个比喻。“我们希望把万事利几个板块的东西今后都有机会跟资本进行对接。”李建华说。

  万事利所有产业如果在未来五年之内,没有机会上市的全都要卖掉,留下来的未来五年计划上市,这是万事利很重要的战略。据介绍,今年他们把三个工厂关掉,四个企业转制掉;现在开始的第二次转制对一些不符合上市要求、不符合未来战略的企业一定要把它卖掉。

  这是符合火箭发射原理,大家看神州五号发射的时候,第一级火箭发射器推出去后就把它扔掉,等到完全进入第三轨之后全部火箭发射器必须扔掉。同样的道理,在做企业的时候,必须扔掉老的,这样新的东西才上得去,一些老企业,不符合发展战略的,就勇敢地将其去掉。

  从万事利的经验来看,过去几年虽然关了一些企业,但是整个集团还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在这方面他们的战略是非常清晰的。万事利传统的产业,他们用现代化理念提升这个产业,比如引进IT产业,实际上IT产业的载体最后还是要服务于传统产业,在传统产业被赋予新内涵的时候,其释放的能量,是始料不及的,

  比如最传统的丝绸产业,包括纺织产业,如果运用现代产业去提升去嫁接的话,将产生巨大的效益;对于纺织产业来说,不能还用很传统的做法了,比如自己开厂,自己做面料,自己做辅料,这样肯定做不大,应该把产业链和经营进行整合,才会产生新的效益。

  多元化的陷阱

  企业要学会取舍

  提问:在很多教科书里,多元化都是一个陷阱,但是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做多元化,那么在专业化和多元化关系上,企业应该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