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新装”被看穿 中国概念股要丢掉什么幻想


  一度风光无限的“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股市遭到重创。一夜之间,投资者们仿佛忽然间看穿了他们的“皇帝新装”,众星捧月般的追捧变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多年来一直把到华尔街上市当作企业奋斗目标的中国公司一时间失去了方向——“裸体”的皇帝们被游街示众,那两个编织骗局的织衣工却跑得无影无踪。

  “皇帝新装”被看穿,骗子织工哪儿去了

  对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来说,还没有从“红5月”的利好狂热中醒来,一个血腥的“黑6月”就扑面而来。几个月前,人人网以市盈率440倍的战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市值74.82亿美元,一跃成为中国公司排名第二。可到6月中旬,它的股价已跌去一半。6月第二周,中国概念股指数单周暴跌15.39%。

  不仅如此,去年在美股登陆的中国视频公司优酷,发行日涨幅达曾161.25%,而在半年后股价也不到30美元,不及最高点的一半;上市首日涨幅高达87%的当当网,6月初一度跌破16美元的发行价;作为龙头股的新浪,股价在4月中旬冲高至150美元,到6月一路跌到了80美元。

  伴随股价下跌,今年3月以来,中国概念股不断传出财务作假、违规操作等负面消息。据统计,至今已有24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的审计师提出辞职或曝光审计对象财务问题,19家在美上市中国公司遭停牌或摘牌。

  一家叫做盈透证券的美国机构甚至发布了一份“黑名单”,担心某些中国上市公司可能存在会计违规行为,禁止客户以保证金的方式买进他们的股票。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超过130家。这些公司大多是去年以来上市的中国中小公司和网络企业,包括麦考林、当当网、博纳影业、世纪佳缘等,新浪、搜狐等老牌中国上市企业也赫然在列。

  早就有人警告中国赴美上市公司有“泡沫破裂”的可能。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4月曾说,现在中国概念股的火热很像1999年泡沫时期的情况,“没上市的公司比上市的公司贵,不盈利的公司比盈利的公司贵”。

  两年来,中国公司是复苏的美国股市难得的“亮点”。2009年中国企业IPO(首次公开募股)占美国2009年IPO总数的17%;2010年中国概念股则大放异彩,比如,神舟矿业上涨1083%,以惊人的10倍涨幅被称为“中国最牛概念股”。有人评价,美国的基金经理们“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疯狂炒作中国概念股”。

  繁荣放大了贪婪。据市场人士称,火热的市场氛围使得上市公司泥沙俱下,那些存在问题的中国企业有一些共同特点,比如面向国内和国外的财务报表差别较大、频繁更换审计员、缺乏分红和反复多次增发、公司运营不透明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