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安能无仪


人安能无仪

喻建国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句出自《诗经·鄘风·相鼠》。人的外表或举动曰“仪”,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也称“仪”,被人们确立的准则也可称为“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外表,人如果自身的举动不符规矩,人如果不懂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人如果不遵守社会上的行为准则,那是行不通的,肯定会到处碰壁,死路一条。

外表要靠装扮,要靠衣着服饰,人要在社会上生活、工作、学习,在确定的时空中作为,首先人就得要有一定的装扮,要穿着得体。装扮的效应就是得体,所谓得体也是让生活在社会上的个体能够满足其生活的时空的基本要求,让个体的装扮能够满足所生活的时空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要求,让个体的装扮能够满足所工作的时空对工作在其中的人的要求,让个体的装扮能够满足所学习的时空对学习在其中的人的要求。

举动就是人的行为,是人的坐站走、举止、动手、开口等等一连串的行为,在一定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时空中人都有在该时空中必须做出的行为,所有不符合在一定生活、工作、学习的时空中的坐站走、举止、动手、开口等等一连串的行为都必须杜绝,而只能让满足该生活、工作、学习时空的行为才能让其在相应的时空中运作。

在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时空中有很多成套的有一定程序的行为运作方式,它们形成了礼节,它们往往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国家特色、地区特点,人们要能在一定的生活、工作、学习的时空中游刃有余,就必须熟谙这些礼节,善于操持这些礼节。熟谙和操持这些礼节需要依靠认真的学习。

在任何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时空中还存在着许多条条框框,形成了许多准则,在一定的社会运作中,总得按12345,循序而行,不能跳浜,不能越轨,不能超前,也不能拖后。人们要让自己能够在一定的时空中自然的生活、工作、学习就必须掌握这些条条框框,掌握这些准则,让自己非常自在地自然地适应这些条条框框和准则。

人若有为,必先谙仪,继则行仪。仪有十分严格的时空性,可以这样说,仪的相对时空的对应极为严密,谙仪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谙仪是需要通过艰苦学习才能达到的,在通过学习达到谙仪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各种不同时空的不同要求,不同时空中微小区别的仪差和仪别,唯有通过潜心研习才能掌握。谙仪初步达标之后,就进入了行仪,按仪而行,按仪而为,循规蹈矩,不越雷池半步。行仪熟练了,可以在原仪的基础上做出新的推演。

推陈出新,开拓创新就是这样出现的,这是一种新的仪的诞生,几乎每一种新的仪都可能在某一段时空中占有一段光阴和一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