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究竟难在何处?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究竟难在何处?

 

人民网昨天首页挂起出记者报道:《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踏入“深水区” 专家坦言难度大》,说的是:“2009年初,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个省(市)开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据媒体报道,此项试点遭遇事业单位的强烈抵制和反弹,到2010年末,五省市依然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专家学者如是说:“规模大 利益杂 改革需从长计议”;“缺跟进 难评估 ‘绩效’该从何说起”。学者之言归纳为两个关键词:“利益杂”和“难评估”。

“打破大锅饭”这个词汇还是在80年代的时候由时任徐州市委书记王希龙最早提出来的,反反复复,现在产业工人是没有大锅饭了,企业都改制了,国有中小型企业都买光了,领导们也都成了地地道道的老板,改制的企业老板们都成了最大的股东,一下子就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之后,绩效工资来了,学校几乎乱成一片,都是这个绩效惹的祸。

实际上都是利益在作怪,这种改革中的不公平在于领导成为强势,成为最大利益的获得者,原来一个单位领导工资奖金加在一起不过是一般职工的一倍就很显眼了,结果一改制,翻了好几翻,必然造成了干活的不拿钱,不干活的钞票大大的。

南京有一个规划研究设计院,在改制中有两个设计室“集体叛逃”,拉出去自己成立设计机构,原因就是领导们的强势并豪夺利益,这两个设计室坚决抵制,如果不采取拉出去自立山头,这样的改制是必后患无穷。

改革,无可厚非,如果最终在利益分配上成为少数人的利益豪夺,后遗症一定多,现在搞不下去也是这个原因。

其二,一个好的制度设计并非越复杂越好,让人看不懂了,就是一个好制度。笔者研究过各地教师绩效工资,就有地方把这个问题复杂化,细化细化再细化,专家说“难评估”,可以想象,面面俱到的考核确实难以实施。

反过来又搞了一个非常简化的评估方式——以升学率或者以学生成绩划线,做起来确实简单,教师绩效如此考核迎合了应试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也就寸步难行了。

今天社会矛盾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体制转型中利益分配不公,现在又提出来企业要进行工资协商制度,这个制度是一个好制度啊!但是企业中的工会不是强势,劳资双方能坐在一起协商吗?

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乃至于将来公务员的工资也要绩效考核有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领导在改制中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把自己放在强势的位置上,并要豪夺利益,最终落下的就是一堆社会矛盾,社会的不和谐。

今天人民日报刊登:《从“怎么看”到“怎么办”·理论热点面对面2011②劳有所得 干有所值——怎么解决分配不公》,这里有这么一段话:“‘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如果对分配不公问题不高度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妨碍经济健康运行,抑制社会创造活力,而且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有悖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是一项十分现实而紧迫的任务。必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下决心、下功夫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促进分配公平。”

这是问题核心所在。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六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