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精神存在的“习惯”


  与一位企业领导聊天,他正在做一件事,就是希望在管理团队乃至员工的习惯养成方面做一些探索和实践,已经积累了一些东西,需要进一步加以整合与提炼,以帮助形成管理中的一些优势资源。

  在培训课程中,我一直将“习惯”定位为文化的一种状态,或者说,企业文化在很多时候就是企业中的一些群体性的“习惯”。但是,也有一些问题让我们困惑,就是在管理实践中真正愿意面对“习惯”问题并想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方法的人还是太少。同时,理论界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更是“无知”,管理理论界对“习惯”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廖若星辰。

  从实践看,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习惯”的形成一般来源于制度的约束和非制度的“学习”,相比之下,后者的作用似乎更大一些。同时我们也发现,习惯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而习惯的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主要原因,就是黑格尔说的,习惯是人的“第二自然”,它是精神在特殊经验形式中的自然存在,“是灵魂的一种直接的存在”。一般人认为,习惯形成于“感觉规定”的“重复’‘练习”。但是黑格尔认为,如果将习惯仅仅定义为一种纯粹的行为动力定型,那么它与动物实验中的刺激—反应训练就没有原则区别了。因而,习惯所由形成的不仅仅是纯粹经验、形体的,而是以精神为内容,使外在感性、感觉的东西,变成内在精神、灵魂的东西,成为精神、灵魂的直接存在。

  看看我们现实中的许多例子,你会觉得黑格尔他老人家所言不虚。前几年写过一篇小文章叫做“堵文化”,说的是由于权力的横行无忌,使得社会当中几乎每一个拥有一点点小权力的人,都习惯于通过给你制造一点儿麻烦让你“臣服”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不可忽略。今天在校园里办事,看到一个保安和司机在交涉。按照规定,司机不能从这条路走,但看样子他好像不知道。而保安应该做的,当然是告诉人家应该怎么走,“有话好好说”,但是他不。他的语言和肢体动作,完全采取了一种霸道和蛮横的方式,好像多说一句话和把话说得柔和一点儿,就减少了他的威严似的。看他那样子,似乎以为自己穿着像警察的制服,自己就是警察了。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很多警察已经不这样了。可为什么保安和一些“著名”的城管还这样呢?不可否认,他们是学了之前一些警察的“习惯”,而且这种习惯根深蒂固。

  这个保安表现出来的“威严”,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可怕的“内在精神、灵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