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模具借研发设计提升层次 打造金字招牌


  模具是为下游产品服务的,中国模具行业的产业升级转变方式要符合下游产业的要求,与下游产业的发展充分融合。制件工艺的进步引领模具行业的技术进步,复合、多色、多料和多层成型模具,免喷涂高光无痕模具,搪塑模具等成型技术的大量运用使家电在新领域得以不断开拓。在充分研究模具下游技术和产品的发展基础上,模具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

  近年来,我国模具行业迅猛发展,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常务秘书长罗百辉介绍,在各地方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我国已经形成50多个模具集聚基地,在完善产业链、吸引外资及加强社会投资方面起到积极作用。模具行业地域分布特色日渐成形,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最快,黄岩是全国闻名的“模具之乡”,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黄岩模具企业主要生产钮扣、牙刷和锅碗瓢盆等日用品塑料模具。近几年,这一产业加速转型升级。2009年,黄岩模具被列为浙江省21个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之一,目前正稳步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如同打造百年老店一般,黄岩希望通过不断努力,把模具产业打造成金字招牌,使黄岩成为国内领先的模具产业集聚区和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模具产业基地。

  “模具是黄岩工业经济的基础。”黄岩区副区长吴继业说。尽管黄岩模具产业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和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较大,把模具打造成黄岩的金字招牌是一场“持久战”。

  按照黄岩区模具产业发展的5年规划,到2015年,模具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亿元;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黄岩模具”将成为国内大型塑料模具领域第一品牌……今年的重点,则是模具新城等方面的建设。

  针对这些具体的目标,实实在在的措施也迅速跟进——

  设立“黄岩模具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资金”。区财政每年拿出1500万元,用于支持产业发展带动性强的公共平台搭建、人才培养、产品开发创新;

  鼓励产业服务平台建设。凡进驻中国黄岩模具博览中心和模具新城的各类模具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除在土地安置、办公场所安排等方面提供优惠外,每家一次性补助5万元;

  鼓励模具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模具企业对设备投资达到300万元以上、符合产业导向的技改项目,可获得4%的补贴;

  积极鼓励企业参加有关部门或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人才培训班,年底按实际培训费的20%予以补助……

  眼下,黄岩规划近3000亩的模具新城,一期工程已建成;新的模具市场将在10月正式开工;设有模具展示、检测、研发、培训、信息等五大中心的中国模具博览中心,也已经动工。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模具企业的高度不仅取决于硬件装备。

  黄岩已有数控机床5000多台,数控化率达7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而研发设计水平,更成了模具企业在比拼中缺不了的法宝。黄岩模具协会副秘书长郑匡富告诉记者,如果只是简单地按照客户的订单生产,利润最多10%。但经过提升研发设计,利润达到20%并不难。

  “研发设计,是模具企业的关键。”这是“精诚”副总经理陈褔蓬常说的话。这家企业是中国重点模具骨干企业,其研发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储备,比需求量多出10%左右。

  台州精超力模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贵介绍说,“保时捷将推出一款新车,车身前端就是用我们的模具生产的。在亚洲,这样的模具只有我们能生产。”据了解,“精超力”每年将产值的20%投入研发设计。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换来的是超过30%的利润和业内良好的口碑。合作伙伴,都是经过他挑选的、全球排名前十的品牌。

  除了自力更生,黄岩模具行业还积极借助“外脑”。浙江嘉仁模具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效果就不错。博士后耿铁帮助“嘉仁”改进了模具分析软件,使试模次数从3次降为1次,大大提高了产品一次成功率;他每年还帮助公司培训设计人员2至3次,使员工整体素质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