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通过中国融入亚太经济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明显加快,趋势已不可逆转。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1年统计,世界上现有地区贸易协定194个,已生效107个,其中1/31990~1994年间建立的[1]
在欧洲,在轴心国法、德的推动下,欧元区各国的经济要素自由组合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而其它欧洲国家也正在积极谋求加入欧盟。预计在未来10年内,欧元区国家可能增加到28个左右,总GDP将超过20万亿美元,超越美洲自由贸易区[2]。在美洲,要求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展到整个美洲的呼声已经逐渐形成。在亚太,尽管亚太经合组织由于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和缺乏协调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利益的相应机制,一体化进程受阻[3],以双边或多边形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的双边合作和次区域合作却取得实质性进展。新加坡与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自由贸易协会(EFTA)等签署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国与东盟同意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日本正加紧同墨西哥、智利、泰国和韩国等就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进行磋商和研究。美国试图以美新自由贸易协定为范本,与东盟其他成员国单独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印度正在加紧与泰国及新加坡等进行有关谈判。
俄罗斯作为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国,其2/3的国土位于亚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经济发展落后。最近几十年来,俄罗斯亚洲区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在经济上不仅脱离于亚太地区,而且脱离于自己的邻近东北亚国家,不能使其经济利用地区劳动分工带来的红利,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4]。利用西伯利亚与远东的丰富自然资源,积极促进西伯利亚与远东加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通过和亚太地区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拉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经济的发展,是21世纪俄罗斯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对此,俄总统普京在俄罗斯与亚太经合组织:合作的问题与前景一文中谈到:我们渴望利用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身份积极促进我国东部地区融入该组织框架内已在发挥作用的经济一体化机制,这已不算秘密。我们一方面力求越来越广泛地参与解决亚太经合组织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利用地区多边合作手段拉动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的发展。
亚太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分为三个层次:全地区的经济一体化、次区域的经济一体化、双边的经济一体化。全地区层次指的是亚太经合组织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次区域层次主要指东盟和东北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双边层次指的是亚太地区内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由于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缺乏协调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国家间利益的相应机制,其一体化进程受阻,而双边层次和次区域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却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主要体现为融入亚太地区的次区域和双边层次的经济一体化。
俄罗斯融入亚太地区各国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通过中国领土进行[5]。亚太地区共有三个经济引力中心:一是日本,二是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大中国,三是东盟。日本虽然拥有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最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日本也渴望得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双方有经贸合作的基础,但是由于双方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容易形成垂直型分工,使俄罗斯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沦为单纯的原料供应国,因此,日本不应成为俄罗斯实现同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目标的首选对象。东盟国家远离俄罗斯,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不足,难以和俄罗斯在经济互补基础上开展合作,也不是俄罗斯理想的合作伙伴。中国近些年来经济蓬勃发展,劳动力资源丰富,轻工业发达,市场容量巨大,外汇储备雄厚,再加上香港、澳门和台湾,大中国无疑在未来亚太地区的作用会不断提高。此外,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对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殷切渴望获得西伯利亚与远东的资源,而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对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农产品和劳动力的需求也很大,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发展水平相差不远。因此,推动同中国的双边经贸合作,优先实现俄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同中国的经济一体化,可以在两国间形成合理的国际分工,使俄罗斯最大限度的获得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是俄罗斯尽快融入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现实选择。


[1]谷源洋.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态势[J].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报,2003,9:35
[2] 同上。
[3]斯特罗耶夫、多勃列佐夫、季塔连科夫.21世纪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发展战略[P].第一届中俄区域合作与发展国际会议,哈尔滨,2001:22
[4]奥斯特罗夫斯基.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同中国东北合作的前景[J].西伯利亚研究,2002,5:54
[5]奥斯特罗夫斯基.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同中国东北合作的前景[J].西伯利亚研究,200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