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逐步替代进口 刀具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中国刀具市场需求200亿元 国产逐步替代进口

  随着中国汽车、航空、军工、模具、制冷、电力等精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金属加工刀具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迅速增加。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估计中国刀具市场约有200亿元人民币(全球大约有250亿美元的刀具市场),国内高端刀具市场约有50亿元人民币,但到目前为止,高端市场基本上由进口刀具占领。

  近年来国内刀具市场高歌猛进,销量节节攀升,呈现出虽竞争加剧但也繁荣的景象。国内有一些刀具企业如株钻、金鹭等,通过多年的磨练和努力,已经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些企业重视技术进步,产品质量稳定,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

  国产刀具大多应用在中、低要求的客户群里,如农业机械、摩托车、农用车、通用机械及中低档的机器制造工业。这些行业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所以,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只好放宽,以便使用便宜,但精度和效率也相应降低的机器和刀具。尽管这些领域用量很大,市场也不小,但刀具的附加值很低。中国刀具企业数量不少,但多是“低水平的重复”。

  但另一方面,竞争层面也变得更为分明,国外刀具基本上只与国外刀具竞争,国内刀具也基本上只与国内刀具竞争。一些重要领域,国内刀具的技术水平离国外同行相差较大。

  国内机床工具企业的产品水平逐年提高,而国外的一些工具企业的产品也大量进入中国,并不断在国内投资建厂。中国的刀具市场在世界上是少有的、真正能称得上全球化的市场。国际上大小的刀具公司悉数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或通过代理商销售,市场上随处可见来自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韩国、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刀具产品。这些进口刀具基本上占据了各机加工行业的高端客户。特别是在汽车发动机制造车间、飞机发动机制造企业机加工车间或汽轮机制造车间,高效、高精度的机加工刀具中几乎被进口刀具垄断,很难看到国产刀具的踪影。

  多个高端制造领域的技术发展给刀具带来了新的要求。如汽车刀具必须具有高效、高质、高稳定性和专用化的特点,而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前进,新的要求应运而生,从技术上来看,主要有重载化、复合化、特殊化、标准化、高速化及品种多元化的趋势。在航空航天制造领域,随着钛合金、高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的广泛应用,如何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刀具进行高效高质量切削加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行业性话题。随着工件材料与刀具材料、结构等的互相促进,航空航天制造业得以不断发展,可以说刀具的不断发展是航空航天制造业不断发展的驱动力。

  市场的参与者多起来之后竞争肯定会变得激烈,压力会更大,特别是市场对高性价比的产品需求也使得如何有效控制和降低制造成本是各个应用行业都面临的大课题,这些都需要进行企业在技术、管理等多个方面不断改进,当然,这种压力肯定也会向供应链的上下端传递,因此对工具行业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进一步降低制造和销售成本,进一步提高产品性能等。所以,面对竞争的激烈,工具企业要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在提高产品的性能、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成本和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上下功夫。为此提出几点建议:加强刀具标准化方面研究和制定;不断升级改造刀具制造技术与装备水准;加强复合刀具的设计和研发;加强合作,提供完整的满足客户要求的切削加工解决方案;提升刀具产品从里到外全方位的品质;重视知识产权;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功能。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企业不论大小,关键在于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时刻居安思危,不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自身特点,尽量减少盲目投资与重复建设,使企业的发展真正具有专业化特点,同样也会获得有关方面的扶持,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产刀具实施召回 刀具企业须重视研发和质量

  2011年6月14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加拿大卫生部与Calphalon Corporation联合宣布对中国产Calphalon Contemporary Cutlery刀具实施召回。

  此次被召回的Calphalon Contemporary Cutlery刀具共2款,分别为17件/套(产品型号KNS17C,在加拿大市场上的UPC码为16853035694)和21件/套(产品型号KNS21C,在加拿大市场上的UPC码为16853035717),生产时间为2007年8月~2011年5月1日,木制刀具槽上未标有产品型号和日期代码,但正面标有“Calphalon”标识。底部的标签上标有3位数的刀具不在此次召回之列。该刀具自2007年~2011年5月在美国和加拿大销售,单价为200~300美元/套。

  此次被召回的商品数量约为217235套(其中美国约21.7万套,加拿大约235套)。召回原因为,8英寸的切片刀和/或8英寸的面包刀的尖端易刺破木制刀具槽的底端,有割伤使用者的危险。截至目前,Calphalon Corporation已收到1起使用者手指被割伤的事故报告;加拿大卫生部尚未收到任何事故报告。

  为此,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加拿大卫生部建议消费者立即与Calphalon Corporation联系免费维修被召回的刀具。

  此次被召回事件,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提醒刀具企业不要因为追逐降低成本,而忽视了对产品设计、制造质量的细节的追求。据罗百辉介绍,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在原来占据世界机床工具行业产量前两位的德国和日本2009年下滑均超过30%的情况下,产值增长约12%,跃居世界第一。从我们机床工具行业的增长模式可以看出,制造企业往往希望通过提升产量而增加盈利、希望尽一切可能降低成本、甚至不惜以降低质量为代价来进行扩张。一些刀具企业,从设计到制造,从销售到服务,或多或少也存在这些“模式”。

  在设计方面,我们很多刀具企业基本没有像样的设计人员,更谈不上开发、设计团队。在“节约”掉了设计人员以后,他们的设计就是简单地测绘、仿制。

  国内外其它刀具企业的成功经验是值得学习,但这种学习是要在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他人成功经验的原理,结合自己的特点加以融会贯通,这样才是可行的,才是所谓的“仿创结合”。前中国刀协副理事长、去年还参加国庆60周年彩车游行的全国劳模马学礼先生,当年红遍全国的套料钻头也是他在学习前苏联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和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的属于自己的拿手绝活。但现在有些刀具企业,依样画葫芦,完全照抄他人的产品结构,一点都不动脑子。别人产品上有些结构是工艺结构,他们仿制的产品工艺不同,却依样画葫芦地照搬了这些工艺结构。还有些是某个产品的专业生产厂,自己生产的同时还为其它厂做定牌生产(即所谓OEM产品),为了识别而增加的一些识别性结构,也被抄过来,照样做到了自己的产品上。这样的产品拿出去,让内行的人看到,岂不笑掉大牙?

  在销售和服务方面,我们一些刀具厂商为了节约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过多地依赖了分销商。也许分销商比原始制造商更贴近客户,但如果我们对分销商的培训、沟通和信任度存在不足,分销商就很难很好地起到桥梁作用。因此,在过渡依赖分销商的条件下,原始制造商很难获得客户技术发展的动向,从而即时、有效地调整自身的产品发展战略,因此难以在未来成为行业的领导者或竞争者,而只能成为市场的跟随者——产品跟着别人的热销产品走。但由于现代产品大多存在生命周期,别人已经热销的产品,等我们的企业仿制出来并达到类似或相近的水平,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多已经越过了高峰的平稳期,开始进入衰退期。而进入衰退期的产品平均利润不会高,竞争也会很激烈。

  刀具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影响切削刀具特性和应用要素分析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刀具行业从业者应该做些什么并且该如何做呢?在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负责人罗百辉看来,“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成为各个行业(包括刀具行业在内)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国内的刀具行业总体上位于低水平的、千篇一律的标准化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已经成为刀具行业水平快速提高的一大阻力。

  随着中国机床工业这八年的黄金发展期,刀具产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企业的产量大幅提高,但这种提高并没有太多地依靠技术的进步,而是主要以我们国家的廉价劳动力为基础。

  那么,这种廉价劳动力能不能持久呢?记得多年前时任肯纳金属全球副总裁、首席技术官的许仰兴曾经论述过这个问题。他认为,大多数人出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谋求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要过上美好的生活,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提高不可或缺。当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后,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没有提高的话,制造成本的提高就成为必然的结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则相对下降。

  “这样的发展之路应该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许仰兴指出,要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提高的同时控制好制造成本和产品利润,一个可选的方式就是提高制造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当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绝不仅仅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一个方面。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一个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为此《建议》提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等具体措施。那么,在刀具行业如何践行这一措施呢?答案说起来比做起来要容易得多,那就是要从单一的提供产品的模式,向为客户提供从产前到产后的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瓶颈攻关、优化生产流程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的产品加服务的全方位的模式转化,将刀具行业打造成既是第二产业的先进制造业,又是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的新的产业模式。

  其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建议》提出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要求。

  从刀具行业来说,提高创新能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多少年来,大部分刀具产品或者是几十年一贯制的标准产品,如铺天盖地的标准高速钢麻花钻;或者是照搬照抄国外的成熟产品,这样的产品缺乏创新,同质化而缺乏特点,因此产品的竞争力自然比较差一些。然而,行业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赶上和超过国际水平,发展创新的产品是必然要求。如果没有创新能力,我们就只能成为市场的跟随者,而无缘成为市场的领导者。而要具备这种创新能力,提高我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刀具行业许多从业人员缺乏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的特点,最近两年,行业协会开始举办了现代刀具设计制造的培训班,并列入了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即“653工程”),为刀具行业培养了一批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再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思路是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节能减排仍然是一项重要内容,并将继续作为量化的约束性指标。对刀具行业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刀具是对钨、钴、钛等资源消耗较大的一个行业,怎样在刀具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减少这些资源的消耗,降低在刀具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怎样建设低消耗、高能力的刀具行业,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此外,党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第四部分专门还提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样一个战略性的任务。其方向是改造提升制造业。罗百辉认为,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这些发展重点对于刀具来说是完全适用的。在中国,刀具产业以高速钢麻花钻这个单一的、有百年历史的产品占整个产业绝大多数产值的现象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现象。刀具行业发展多样化的产品并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根据自身的特长和能力在各个细分市场上开发和生产符合细分市场客户需要的产品是避免恶性竞争的一个非常好的选择。现在各行各业都在发展新技术、新产品,这就对刀具行业提出了很多新的需求。刀具行业怎样研究这些客户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度,开发出合适的刀具产品和解决方案,是行业发展的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如果能很好地解决这些客户的需求,许多企业就能够实现中央提出的改造提升制造业的目标,也能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住一定的竞争力。

  可以预见,今后不但有许多国产刀具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更希望有国内刀具企业能够像吉利并购沃尔沃那样有机会也有实力并购国外知名的刀具品牌,并且从中学到国外企业的先进之处,改进自身技术、优化管理、转变发展思路,从而让中国刀具产业也步入世界刀具行业前列。 

  在金属切削行业,除了采用先进技术以外别无选择。未来的加工需求越来越大,只有采用先进加工技术才能满足这些需求。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和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工件材料,切削刀具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当今的机械加工厂需要以一种与过去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它们的切削刀具以及刀具供应商。

  山特维克可乐满公司负责航空刀具开发的项目经理ChrisMills指出,以航空制造业为例,为了满足该行业今后20年的制造需求,需要将制造加工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增加2倍。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能否在加工工艺保持现有水平的情况下简单地将加工机床的数量增加2倍呢?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增加现有技术水平机床的数量就意味着要增加同样比例的机床操作工人,这是难以想象的,因为如今的机械加工厂很难雇用到足够的合格工人来操作机床。因此,加工能力增加2倍的需求必须通过技术进步来满足,即利用现有数量的切削加工人员来完成更多的工作量。

  那么,这些技术进步又从何而来呢?机床当然包括在内,它们的速度越来越快,精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工件本身并非是以同样的渐进方式在发展,它们基本上是在不停地变化。如今,被加工工件不仅在精度、交货期和质量上要求越来越高,而且越来越多地采用许多加工车间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难加工材料来制造。这些材料包括钛合金、镍基合金和蠕墨铸铁(CGI),此外还包括各种工程复合材料(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场合,复合材料正在取代金属材料)。换句话说,如今工件发展的速度和力度都超过了用于切削它们的机床。为了弥补机床与工件之间存在的差距,并使加工能力赶上加工需求,在如今的金属切削行业,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将来自切削刀具。

  切削刀具以及刀具供应商的作用正在发生越来越快的变化,超过了加工流程中的任何其他要素。事实上,切削刀具的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任何锐意进取的机械加工厂现在都需要重新评估其有关切削刀具的观念。它们不仅需要研究如何选用特定的刀具,而且需要重新审视影响整个车间刀具应用的基本理念。在这些核心理念中,有些在今天已经陈旧过时,因为切削刀具的规则已经发生了变化。

  最近,有三家与切削刀具相关的公司提供了一些有关当今的机械加工厂需要如何以不同方式来思考刀具应用问题的精辟见解。这些公司包括:①金刚石创新公司(DiamondInnovations):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立方氮化硼(CBN)和聚晶金刚石(PCD)刀具材料供应商;②精密多马公司(PrecisionDormer):由两家提供高效钻削刀具和螺纹加工刀具的公司组成的联合体;③山特维克可乐满公司(SandvikCoromant):世界排名第一的金属切削刀具供应商。

  这些公司的工程专家们列举了一系列在当今影响切削刀具特性和应用的要素,其中的一些要素包括:

  (1)具有挑战性的工件材料。包括替代金属的材料和难加工合金材料。其中有些材料的可加工性还不到钢的1/4,并且有些材料的价格可高达每磅数百美元。

  (2)日益复杂的工件几何形状。例如,薄壁工件和复杂形状的航空零部件。

  (3)大型尺寸工件。尤其是对涡轮机和各种重型机械零件的需求日益增大。这些工件很高的每件成本对加工提出了很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