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战役,胜算几何?


  国家发改委6月22日表示,“预计6月份价格总水平同比涨幅将高于5月份,但随着国家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发挥作用,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将高位回落,全年价格总水平将在可控区间运行。”国家发改委的这个表态指出,今年下半年,粮食价格还会温和上涨,猪肉价格“还会有一定程度的上涨”。发改委的这位负责人表示: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物价稳定问题,去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又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物价是一件大事,关系到众多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因此,维持物价稳定不仅只是“一件大事”这样的表述能够形容的,某些时候,稳定物价甚至可以看成是一场战役,一场商战,一场经济领域的重大战役。例如,新中国刚成立时,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看不起共产党土包子的资本势力,内外勾结,企图用资本为武器,向新中国发起一场物价战,迫使共产党在大城市无法站稳脚。但是,新中国最终赢得了那场物价战,令国内外感到震惊。今天,物价在世界各国都是极为敏感的问题,处理结果的好坏,关系到整个社会。这一局面同样摆在今天的中国政府面前。那么,中国政府能够从容应对当今的物价冲击吗?

  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是西方经济制度的必然。今天坐出租车时与司机聊天,司机年纪比较大,对过去的事情记得很清楚。他说,过去糖多少钱一斤?八毛八,永远不变。现在八块了吧?这位司机用很通俗的语言揭示了西方经济制度的一个规律:通货膨胀持久性地存在,根本无法避免。人们只是把它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便不觉得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例如4%、5%,当收入的增长与之适应,它就是所谓可容忍的。但即便这种小幅度的通货膨胀能够被接受,长时间积累下来,物价也涨得很多。事实上,各国政府要控制物价上涨,并非是指这种持久性的长期缓慢的通货膨胀,而是物价上涨过快,例如,中国近些时候发生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之类。

  能否有效控制物价,技术层面上说,关键在于两个因素,一是货币,二是商品。当货币越来越多,物价一定会上涨。因此,发改委的人士指出:5月份人民币新增信贷较去年同期少增1005亿元;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至15.1%的合理水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货币供应的速度降低了,但实际上,货币供应还在增加。单从货币的角度说,有力地减少货币供应,是能够控制或降低物价的。但问题是,中国能否自主决定、自行控制货币供应?当人民币同美元的关系已经很紧密的时候,美元的发行数量对于人民币发行数量的影响很大。换句话说,如果美元滥发,人民币也不得不多发,最多只是轻微抵挡而已。因此,我们可以说,当今中国的物价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是“输入型通胀”,也就是美元输入中国引发的通胀。但是,责怪美国并不能减少我们的通胀压力,也不能让老百姓坦然地接受“输入型通胀”。根本问题还是要让人民币摆脱美元的控制,真正做到独立自主,把货币主权完全控制在自己手里,才能避免“输入型通胀”。然后才能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独立行使中国的货币主权,以有效地控制物价。

  控制物价的第二个手段是商品供应。当物价上涨,政府加大商品供应,也能降低物价。所以发改委的相关人士指出:“目前,国家粮食储备充裕,保障粮食市场供应、保持价格基本稳定是有基础的”。这实际上就是我多次提到的中国古人的“常平仓制度”,现在叫做国家粮食储备制度。但是,发改委人士的这番话,实际上只涉及到粮食这一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用商品涉及种类很多,前面提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都在粮食之外。当这些日常生活必需品都在涨,即便粮价不涨,社会影响也很大。在日用商品涨价的背后,实际上就是大额资本在流通领域里兴风作浪。对此,中国政府过去的做法是,打击投机倒把。而现在,各种期货市场和流通领域的垄断几乎使得投机倒把变为合法,从而削弱了政府调控物价的能力。

  当政府的货币主权不能独立完整,大宗商品的期货市场又被私人资本左右的时候,政府能否打赢物价战役,实际上是令人担忧的。货币主权的独立,首先是要摆脱国外的操控,其次是要摆脱国内私人资本的控制。对于中国目前来说,主要是前者,后者的威胁暂时还没有出现,中国的货币发行还没有像美国那样被操纵在私人银行家手中。而商品供应和流通,除了粮食这样最基本的商品外,政府的确不可能将每种商品都控制起来,那种完全计划经济的思路,并不绝对合适。然而,在市场经济范畴内,如果私人资本势力庞大到足以向政府叫板,那么,首先,私人资本的垄断已经伤害了公平的市场经济;其次,私人资本的垄断等于是经济领域的“军阀割据”,当政府在货币和商品流通领域的调控能力下降时,就很难有效控制物价。

  因此,要真正有效控制物价,首先要绝对保证货币主权。其次,除了粮食建立储备制度外,在其他商品流通领域,政府必须排除私人资本的垄断。换句话说,自由市场经济绝不是天生就能出现和自己维护的。自由市场经济如果不加以控制,必然导致私人垄断。反过来说,政府强有力地削弱垄断、削弱经济上的军阀割据,才能保证自由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这也是我一再强调的观点:“看不见的手”必须由“看得见的手”来保护。如此,政府在控制物价的时候,才能避免与私人垄断资本的经济割据势力发生恶战,私人垄断资本的经济割据势力也不可能膨胀到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挑战政府,才不会对政府的物价调控产生巨大的威胁。小政府是对的,但与小政府相对应的,绝不能是大资本,而应该是分散的中小资本。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自由市场经济的相对公平,又能使政府的物价调控成效明显。否则,物价压力将永远是政府摆脱不了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