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要学会“去伪存真”中活出自己


最近看到珠三角、长三角一些地区民营企业大批关门倒闭的报道,我到认为这是一种好事。要死掉的为何不让它死掉,该死掉的死掉,该存活的才会活的更好。要被市场淘汰为何不让它淘汰,要是不该存在,那存在就是对生者的最大不敬。我们总会看到一些学者说,政府需要出手救救这些企业。一边宣扬中国经济发展要更多市场经济来保障,一边一有点不好的动静,一有点企业关门倒闭就坐不住了。这些伪市场主义者,我觉得该自己反思。中国经济要更多的“存真”,而不要批着漂亮外衣的“假货”。
 
我们看到的真实是什么呢?
 
我们该怀疑这些所谓的调查数据的来源以及真实性。关门倒闭企业的数量多少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恰恰是内在的质量内涵才是我们要去挖掘的。这些关门倒闭的企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管理原因、经营问题、投资问题、企业家心态问题、融资问题、政策问题,我们没有看到任何的分析,只是聊聊不多的一个结论。从我们与很多企业家打交道的了解来看,企业家选择的多样性是导致该种结果的更本质问题。以前的产业,利润太低了,企业家要退出转向能获得利润更高行业。还有,我们近十年的城市化战略,吸引了全国大量的资金进入房地产领域,“家家企业搞房地产”,因为利润高嘛。还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家移民后带走大量的财富和现金。所以,我们要看背后的东西,要看本质的东西,不可人云亦云,害了自己,也害了了别人。
 
我们要看民营企业家的心态,做大做强是很多企业家的最爱。多元化战略本无可非议,市场有机会,企业家就可以选择,可以进入,中国转型发展阶段的机会到处都是。可是一到,中国经济要结构调整,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的时候,企业家不提前做好准备,还在做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的产业。如果政策不淘汰,市场也会淘汰掉这些该被赶出市场的企业,只是时间有提前罢了。这对中国经济难道会产生多大坏处吗,我们没有看到也不会看到,相信所谓的伪市场主义者也一定拿不出数据来。
 
由于存在强大企业发展和获利机会,所谓民营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低并不太被关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企业在竞争中获得利润的多少。我们在咨询研究中发现,目前民营企业家真正关注内部质量的还不是太多,实际上劳动生产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为什么不去提升呢?一来企业会觉得做起来太辛苦;二来外延数量扩张更快,做大规模也更容易;三来一些企业没有找到较好应对办法。我们认为,随着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降低GDP增长速度基调,以及面对各种外部压力的增加,民营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改变从外部扩张型逐步转向内部集约型的发展模式,这才是基本可持续发展之道和出路。
 
那民营企业家该做些什么呢?
 
从机会导向转向战略发展导向。机会总是给人一种短暂的疯狂(除了资源型行业外,也因为政策的垄断,让暴利获取的时间延长罢了),只有战略导向,才会逼迫企业家从长远发展来思考,才可能更深层次改变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具体做法:一来可以对现有产业和业务进行评估;二来对选择未来的战略性发展产业,集中资源国内的,甚至国外资源为己所用;三来在战略愿景明确前提下,吸引和培训国内外优秀人才,为持续发展和活力提供关键人才支持。
 
在战略导向下,要构建高效高管团队。我们在企业咨询研究中,发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来是通过培训方式,不断提升高管的职业化和专业化能力和水平;二来通过内部机制制度建设,比如授权体系建设、预算管理体系、绩效考评体系、培训机制体系等,形成一种习惯,提高高管团队的运行效率。因为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习惯是最难的事情,机制制度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加强整个高管团队运行的力量。
 
始终要关注市场变化,转变营销发展策略。随着商业环境竞争加剧,目前消费者需要的不仅关注产品质量本身,也开始关心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整个链条,是否节能、是否环保、是否安全等等,已从一般的产品要求转变到人文精神消费阶段,更关注企业提供的产品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质量。这从中国政府关注的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上可以看得出来,还有世界各国关注气候变暖采取的对策中看得出来。而且未来商业世界最重大趋势就是可持续发展特征,企业不仅关注企业发展,还要关注自己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利益相关者的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的营销策略、品牌策划要围绕这个核心趋势展开。
 
总之,中国经济已到了“去伪存真”的发展阶段。有所作为的民营企业不要抱有幻想,什么机会都可以去抓,要去抓自己的“核心”。要想在大转型大调整的时代继续存在,民营企业要学会踏踏实实做好内部功课,练好内功,存活比发展更重要。我们坚信,优胜劣汰才是市场经济真理,市场主义才是民营企业最终出路。我们期待,在这一轮洗礼中把“优秀基因”留下来,把“劣质基因”彻底清洗掉,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才有看到朝阳的那一刻,否则一切都是“伪货”,百害无一利。(文/陈小永 作者为北京海川视野家族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